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组合作学习在粤西高职院校普通话课堂上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翦凝芳

  摘 要: 合作学习理论是我国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本文在问卷调查得出的粤西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情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课堂学习与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与学相配合方式,基本解决了先天弱势――课后语言学习环境问题,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讨论了实践中有待完善的问题。
  关键词: 合作学习理论 粤西高职院校 普通话学习
  
  一、问卷调查基础上的粤西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学习情况
  
  我校地处粤西地区,师范类各专业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和学生需要开设普通话课程,普通话课程对提高学生普通话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级率。笔者鉴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制约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因素,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期对五年制英语教育三年级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小规模的问卷调查,共收回了48份有效问卷(年龄在17―21岁之间,男生2人,均为广东生源),占学生人数的88.89%。根据调查,只有6.9%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普通话,31.03%的学生对自己学好普通话没有信心,仅37.93%的学生不认为学习普通话是件很难的事情,97.54%的学生认为在以往的学习中“语言环境”是影响普通话学习的外部因素,44.83%的学生认为没能持之以恒是影响学习的自身因素,89.65%的学生选择“与他人的言语交流”对普通话水平提高帮助最大。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通话学习环境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很难做到向课外延伸;没有一个较好的普通话用语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不能持之以恒;学习策略方面,在人际言语交流中学习效果最好。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切地体会到:学院地处粤西欠发达地区,学生生源高度集中,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普通话的外部环境,普通话学习仅靠每周一次的普通话课,严重制约了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差异较大,课堂上很难兼顾所有学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对普通话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班学生在学习普通话中的各种表现,在我校都极有典型性。
  由此看出,普通话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突破粤西地区强势方言用语占统治地位的特殊的语言环境,但由于普通话这门语言课程本身的特点,语言水平的提高又离不开日常使用环境。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积极引进合作学习理论(Cooperative Learning),充分调动学生这一人力资源,在班级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试图在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之间搭建一个具有延伸性和自主性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二、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理论简介
  
  合作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入我国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特别是实施新课改后,得到大范围推广。
  合作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罗伯特・斯莱文(Robert Slave)、约翰逊兄弟(David W.Johnson,Roger T.Johnson)和斯宾塞・卡甘(Spencer Kagan)。不同的合作学习理论者研究合作学习不同的方面,主要有动机理论(包括社会凝聚力理论和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包括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精致化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动机理论强调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目标结构、奖励结构和小组凝聚力,强调学习的动机;认知理论认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完成某学习任务的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会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互赖理论是指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间通过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来促进学习成绩的一种理念。
  国内学者王坦(2004)认为:合作学习指的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①。“在教育领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动机的激发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合作学习既是一种适合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是一种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教学策略,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在认知、态度和情感上积极发展的学习方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普通话课程上的实践
  
  在合作学习理论的启发下,笔者在本班普通话课上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情况如下:
  1.分组情况
  由于学生之间已经相处两年,彼此都很熟悉,笔者只需事先向学生说明分组学习目的、原则和大致的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开展学习等因素来自主成组,自由民主选出小组长,小组长负责课外学习活动的组织工作,教师在学生需要时参与分组调配。最后形成4―6人组成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10个。
  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安排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安排在课后,小组成员灵活安排活动时间、地点和学习内容(结合课堂内容和小组成员普通话的情况),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组员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和优势,相互帮助、相互提示、相互探讨,在这种和同伴紧密协作中逐渐形成对普通话发音动作、发音方法和朗读技巧的理解和顿悟。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监控机制与反馈机制
  笔者每周课上收集小组活动计划与学习周记,课堂上随机检查各个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予以适当的评价。教师研究小组的学习周记,追踪各组的学习开展情况,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
  4.实践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实现了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的衔接,构建了较好的小型的课后普通话练习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普通话表达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主性,显著提高了学生普通话表达的准确度和流畅度。同时发展了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包容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信心,构建了良好的人际交互环境和人际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有效的多样的学习策略。
  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由于笔者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教学策略,经验不足,驾驭还显得很生涩,有很多需要总结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组原则还有待细化。虽然事先和学生交待过分组的目的与原则,但要达到小组成员搭配的合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高职院校任课老师对学生情况熟识度不高,无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而学生自由组合的原则性不强,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还处于自发型阶段,不够科学,学习目标还应更明确,学习内容安排应更合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学习过程。
  第三,课后学习监控和反馈机制还不完善。教师还是仅仅依靠小组学习周记和课堂上不全面的检查监控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很明显是不够的,很容易被学生的文字材料糊弄过去,树立造假之风,还应加强组间的讨论和过程监控,引进组间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
  第四,教师对小组课后合作学习的指导不够,针对性不强,投入不够,更多的情况下是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导致小组间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第五,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在课后进行,而课堂上则主要是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和讲授新知识,尚未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笔者实践了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其他教学方式无法获得的效果,这一学习方式符合高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中的交流沟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总之,合作学习理论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注释:
  ①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一).人民教育,2004.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郭德俊,李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3).
  [3]李如密,马忠兴.合作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的构建.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6).
  [4]秦国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及其借鉴意义.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5]田青.普通话教学中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当代教育论坛,2007,(9).
  [6]左晓丽.浅谈五年制高职学校普通话教学.科学教育,200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4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