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效果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低渗透水驱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具有指状突进和层间吸水不均,层间吸水量与配注量匹配程度低等特征,为了降低层间及层内吸水的不均、控制含水率和实现稳产,油田现场多采用分层注水技术。注水开发之后的效果评价是调整措施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低渗透水驱油藏分层注水的效果评价研究。
  關键词:驱替储层;注水开发;分层注水
  1 引言
  注水能够有效驱替储层中的原油,及时补充地层能量而保持油压,实现高产稳产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20 世纪 40 年代国外开始研究水驱油的合理性,并研究了多个砂岩油田, 提出水驱油效果的适应性等。随后结合我国地质储层的实际情况,我国于 50 年代开始对水驱油田开始研究,得到适用性的经验公式及理论,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和技术指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适用性较高的评价方法有状态对比法、系统动态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数值模拟法等。大量的专家学者依据现场实际对上述评价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评价方法的准确度和适用性。
  影响分注效果因素作为输入参数,将无因次油量作为输出参数,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层注水效果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指导分层注水的选井。通过对比灰色模型与传统模型的数据处理比较,对灰色模型的适应性提出质疑,灰色模型不是好的模板,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基于改进的 Sarabia 洛伦兹曲线模型进行定量评价分层注水吸水效果,结合测试数据,建立单井累计射开砂岩厚度与累计吸水量关系的洛伦兹曲线模型,提出无因次注水强度等 3 个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考虑了流体性质和储层物性等影响,建立递减率评价系数评价水驱油田递减率指标评价各个阶段的开发效果。提出应用区间数的 TOPSIS 法来评价水驱开发,可确定最优和最劣方案,并计算相对贴近度,结合语言标度区间确定评价结果。根据杏南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动静态资料,针对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权重确定方面的随意性,提出新的基于地质分类的水驱开发效果的评价方法。科学快速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首次利用改进的雷达图对海外典型油田进行注水开发效果的定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直观有效, 可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指导生产实践。对渗流阻力大天然能量不足的特低渗透的大庆长垣西部,采用反九点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特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新方法,分析压裂水平井注水开发效果。状态对比法由于现场实际和理论偏差与实际存在矛盾,但生产数据充分,简单明了,实用且丰富,广泛使用于油田现场。系统动态分析法综合多项因素,对开发具有更全面的认识,但理论建模研究和实际应用较少。灰色理论法弥补了数理统计存在的不足,量化和定性相符,但在数据预测处理、稳定性和精度等方面有缺陷。模糊综合评价法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主客观因素综合评价,根据实际调整估价权重,但主观性较强,在符合客观实际、充分性、重复性及确定相关的函数和矩阵方面都较弱。数值模拟法操作方便、节约成本,可任意调整各个参数比较开发效果,但普及程度较低。
  3 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储层非均质性包括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层内非均质性这 3 类。平面非均质性是储层内平面上不同的孔渗导致的非均质性,可直接影响水驱开发的波及系数。层间非均质性研究一套砂泥岩的含油层系和砂体交互规律,是层间干扰和水驱差异的原因和合理划分开发层系及决定开采工艺的重要依据。层内非均质性可在一个单砂体内部垂向上控制和影响层内流动和分布。平面非均质性主要研究不同的孔渗饱参数;层间非均质性研究包括隔层厚度和夹层频率;层内非均质性主要从突进系数、变异系数和级差着手。
  4 分层注水效果动态指标评价
  4.1 井网完善类指标
  4.1.1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是直接影响采油速度、含水上升率等指标的重要因素,是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依据。油田评价常用简化公式(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值)来计算在当前井网条件下注入水波及的含油面积内的储量和总储量的比值。此外,也采用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油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油层数之比来进行简化。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①油藏地质特征;②实际开发过程中的人为控制因素。对于体积较小且分布较分散的小油砂体油藏,注入水波及作用较低,由于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相对较差,其水驱开发效果较低;当油砂体分布相对较集中,体积较大且连通程度高,注入水波及范围较大,则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较高,区域开发效果较好。对于地质条件相近的区域,合理的注采强度、注水方式及井网密度等都对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1.2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井网的完善程度可直接反映油藏动用程度的好坏,根据年度测试吸水剖面和产液剖面资料,可通过注水井的总吸水厚度与总射开连通厚度的比值或采油井的总产液厚度与总射开厚度的比值进行计算。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不断加深。开发初期的原油生产主要来源于易开采区,进入开发后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难开采区。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从开始的大幅增加逐渐趋于平缓。
  参考文献:
  [1]张继风.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综述及发展趋势[J].岩性油气藏,2012,24(3):118-122.
  作者简介:
  关炜(1993- ),女,汉族,湖北潜江人,当前职务:动态分析岗,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油田开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7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