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对话式”互动,促进幼儿有效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是幼儿语言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幼儿、教师、绘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活动中有效的对话和互动能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幼儿自主阅读以及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前,一些教师仍将阅读活动简单当成借助绘本讲故事或机械地看书,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活动中缺乏有效的对话互动,这些都制约和束缚了幼儿今后的阅读兴趣以及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建立高质量的“对话式”互动,推动幼儿的有效阅读,是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阅读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对话和互动是幼儿阅读活动的本质,有效的对话和互动必须建立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基础上,让幼儿在充分感知、多向交流互动和主动表达中学习。但是,在当前阅读活动中,互动形式单一,师幼对话关系不平等,表现为活动中较多教师问、幼儿答的单向互动,并且,大多是面向全体幼儿的互动,或让相对固定的“表现积极”的幼儿参与到对话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预设的提问是否完成,经常让幼儿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忽略了等待幼儿思考的时间。这样的互动流于形式,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幼儿没有真正阅读的过程,体验不到语言交往的乐趣。同时,教师还忽视了幼儿和环境、材料等其他因素的对话和互动。单一的互动形式和无效互动制约着阅读活动的有效性,阻碍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促进幼儿有效阅读的“对话式”互动的构建
  (一)幼儿和环境“对话”,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获得心理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能促进幼儿阅读的环境。
  首先,积极创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主题环境,例如,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运用了大量与“家”相关的因素美化环境,营造了温馨的氛围,从视觉上给幼儿带来了阅读信息的冲击,让幼儿调动已有经验观察、解读环境中的信息,从而引发阅读联想,激发阅读兴趣和主动阅读的意愿,这种内隐式的对话互动为幼儿进行阅读提供了积极的心理暗示。
  其次,在活动中创设与阅读内容紧密联系的环境,让幼儿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与阅读内容“对话”,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幼儿理解阅读内容,还能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例如:在中班阅读《兔子先生去散步》活动中,教师创设了含有各种标志的体验环境,幼儿在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不同的标志,进行过马路、过水坑、过障碍等情境体验,并在其中直接感受 “绕”“跳”“跨”等动词,从认识标志到真正理解标志的含义,进而更加理解阅读内容。幼儿和环境的隐性 “对话式”互动,促进了幼儿的有效阅读。
  (二)教师和幼儿“对话”,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和观察能力
  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对话式”的互动是最常用、最受关注的对话互动方式,它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通过提问、回应、梳理等方式进行交互作用和影响。有效的师幼“对话式”互动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幼儿和充分熟悉读本的基础上,“对话”的内容要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例如:在小班阅读活动《小黄和小蓝》中,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找出和小蓝捉迷藏的朋友。小班幼儿由于经验的局限和自身发展的影响,词汇比较贫乏,语言表达还很欠缺,因此,他们常用肢体动作代替语言或辅助语言表述。这时候,如果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是:“你能帮小蓝找到它的好朋友吗?”幼儿的表现就会以行动替代表达,一拥而上,用手指点出图中的角色。有效的对话互动应该是:“仔细看一看,你能告诉小蓝,他的朋友躲在了哪儿吗?”在这样的对话引导下,幼儿安静片刻后举起了手,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发现。有效的“对话式”互动应该做到让幼儿始终留在故事情境中,充满兴趣地仔细观察画面,并主动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
  又如:在中班阅读活动《像爸爸一样》中,教师以“找一找,你哪些地方像爸爸。想一想,你愿意有更多的地方像爸爸吗”替代了“你喜欢你的爸爸吗,他有什么本领”的表述方式,在对话中暗示幼儿寻找自己和爸爸共同的优点,幼儿满怀积极的情绪情感去寻找和发现。以幼儿的视角进行对话时,往往更能够引发幼儿的参与。因此,在“对话式”互动中,教师应真正发挥“对话“的作用,在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后巧妙地设计能支持幼儿的语言学习、提高幼儿思维品质的对话,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到互动的精彩和快乐。
  (三)幼儿和材料“对话”,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习惯
  材料在阅读活动中是教师最好的帮手,是幼儿无声的教师,它能在最自然的情景下有效支持幼儿的自主阅读,让观察理解变得轻而易举,让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因此,教师应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学习和发现,这样,幼儿自主习得的经验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为了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感知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在每一页的书角印上小手印,引导幼儿在自主阅读时找一找书角的小手印,学习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书页右下角一页一页地往后翻看。教师巧妙地运用一只简单的“小手印”与幼儿“对话”,轻松地帮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又如,在《小兔的连衣裙》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提供了糖果屋、森林、海洋等不同背景图的书本和小兔(裙子用透明塑料板制作),让幼儿带着小兔去散步,幼儿发现,小兔走到背景图上时,它透明的裙子会发生变化,这极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于是,幼儿兴致勃勃地探索:如果让小兔去不同的地方散步,裙子会有什么变化呢?并会在探索的过程中运用句式“小兔的连衣裙变成……”进行表述。在这里,幼儿与材料的“对话”是频繁的,幼儿运用获得的语言经验积极表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充满兴趣地看完了整本书,在细致观察、自主讲述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故事的情趣,充分享受着自主阅读的过程。
  (四)幼儿和幼儿“对话”,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在師幼互动中,一般来说,语言发展水平较快、性格外向的幼儿更愿意也更能与教师进行对话,而语言能力发展较弱、性格内向的幼儿主动参与对话的机会较少。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对话”互动的机会是不均衡的,而同伴之间的横向互动则可以作为补充。由于同伴年龄相仿、发展水平相当、对话沟通的方式相近,因此,他们更愿意与同伴对话,互动的范围更广、更加有效。幼儿间的“对话式”互动包括一对一的交流、一对几的交流和几对几的交流等多种对话互动模式。例如:《两只小兔》讲述的是两只小兔学会分享的故事,故事中相似的情节点较多,其中反复出现的一段角色对话“好东西要分享,你一半,我一半,我们一起尝一尝”非常适合让中班幼儿尝试复述。教师在幼儿熟悉故事情节后可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与伙伴分享,同伴间的 “对话式”互动不仅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记忆,还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又比如:在阅读活动《每一步,珂比珂》中,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帮助迷路的小熊找到妈妈,幼儿在小组内进行“对话式”互动,讨论寻找最合适的办法,并用图符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本组讨论结果。在小组内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同伴间思维和语言的互动交流,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讲述——倾听的过程,每个幼儿都要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理解提出想法,倾听同伴们的想法。小组“对话式”互动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对话中产生思维互动,拓展了幼儿的经验,提高了他们的倾听分析能力,营造了积极参与的氛围。
  三、结语
  阅读是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是获得人文滋养的主要途径。它应是一种能量的蓄积,给予幼儿持续、长期主动生长的力量,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阅读的种子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因此,教师要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互动,引发幼儿自主思考,拓宽想象空间,以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及习惯为目的。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对话式”互动,退居幕后,用智慧开启幼儿的阅读之窗,让幼儿在多向的“对话式”互动中学会学习、获得发展,享受与教师共同阅读的精彩和快乐。
  (责任编辑 袁 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7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