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欧洲钢琴音乐简史上,众所周知,肖邦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肖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德国浪漫派钢琴家李斯特称赞时说,“啊!肖邦!如此美丽的名字,如此动听的音乐!”无独有偶,舒曼也称赞肖邦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由此可见,肖邦的音乐是具有很高的灵魂价值。首先,他创作的音乐其乐思发展中富有严格的逻辑性,又勇于突破传统古典音乐创作的束缚,推陈出新,富有个人创作风格,独树一帜。他的音乐,既有着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气息影子,又富有带着波兰民间音乐的气息。
  【关键词】肖邦;演奏;钢琴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肖邦可谓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所以,有众多国家的音乐家以及学者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对肖邦本人及其创作作品进行详尽的研究,故诞生的相关著述颇丰,主要有肖邦人物传记、音乐风格研究、音乐体裁分析和演奏与教学等。笔者才疏学浅,因对肖邦敬仰,故也尝试着对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来进行剖析,主要从该曲曲式、音乐内涵研究出发,再一步步深入到如何将该曲演奏表达,在现有研究著述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理解与分析,尝试对作品中蕴含的各种音乐元素、演奏技巧发表我个人的见解,以此来更好地演绎肖邦的《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
  一、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一)肖邦
  弗雷德列克·肖邦(Frederic Chopin 1801-1849)是波兰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肖邦创作的作品几乎全部是为钢琴而写的。他这短暂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如谐谑曲、叙事曲、夜曲、前奏曲、圆舞曲、波罗涅兹,玛祖卡、幻想曲等众多钢琴独奏体裁独奏作品。他的钢琴作品虽然被后人加上浪漫主义色彩的别名或者故事,但是肖邦本人却坚持这些作品属纯音乐的,只表示作品的曲式而已。
  (二)《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创作背景
  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作于1838年,是呈献给朱利安·冯塔纳的。作品第一、二部分,两大主题的旋律极具勇敢、豪迈的军队性格,全曲节奏严整,让人仿佛产生像是检阅一支训练有素、斗志昂扬的军队画面。因此,作品很快传遍大街小巷,被人们津津乐道。据说:肖邦在创作此曲时,由于过于着迷,整个人沉浸于对祖国热爱和对波兰人民的同情,他不时产生幻觉像听到了波兰先辈们的脚步声,眼前仿佛出现了他们全副武装愈走愈近的场景,吓得他狼疮逃出自己的创作室。由此可见,这首乐曲是倾注了肖邦大量的心血的,所以作品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的,被人民所喜爱。《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在创作上,拥有严整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旋律,斩钉截铁,充满朝气。有一位钢琴大师评论道,“肖邦这首波兰舞曲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它的每一个音符、节奏,都充满着生命力。肖邦《A大调波洛涅滋舞曲》 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眷恋和祖国命运的思考。作品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現,结束乐句在令人振奋的热情中完满画上句号。
  二、《A大调波洛涅滋舞曲》的结构与作品分析
  肖邦的《A大调波洛涅滋舞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生气蓬勃的快板的作品。首部。A乐段是A 大调,B乐段是E大调、升G大调、A大调;中部。C乐段是D大调、降B大调及C大调的经过转调,D乐段是D大调;尾部。是首部的重复。结构图式如下:
  首部。a段(1—8),A段中a主题的旋律,极具勇敢威武、英勇豪迈的军队性格,全曲的演奏速度切记不可随性自由,须按严格的速度来演奏。乐段中主要主题弹奏时需刚劲有力、干脆利落,表现出波兰军队高昂的士气。乐段第二主题则采用了模拟管乐编配的写作手法,像是乐队总谱的缩谱,呈现简洁的多声部纵向交错进行,此时弹奏和弦的要饱满、集中,同时注意和弦旋律内在的变化与紧凑感。第二小节后半拍三连音的动机是个亮点,犹如同小军鼓的敲击,干脆有力、富有画面感,乐曲中“军队”形象更为生动。乐段中间部主题是第一乐思的发展,仿如嘹亮的军号在天地间浩然回荡,威风凛凛。演奏这一段时,笔者认为要格外注意节奏准确性,每个音符的音色要集中,弱的音要弱而不虚,强则果断有力。
  中部。B段中c主题开始时伴奏声部奏出了进行曲的节奏,犹如一支威武的波兰军队在迈着整齐的步伐。随后,乐段在低音区中奏出富有形象的模仿音型,开始时是一段号角般过门旋律,然后进入刚强果断的主题,此时要注意,我们在弹奏连音时切记不可踩踏板,否则威武刚毅的形象荡然无存。在弹奏八度旋律部分时,要弹出饱满、浑厚的音色,身体各部分应尽量放松,协调身体的重量传送到每个手指,手指以快如闪电般,瞬间奏出和弦跳音。
  尾部。乐段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结束乐句在令人振奋的热情中完满画上句号。
  三、演奏特点分析
  (一)和弦弹奏特点
  在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中,有很多密集的和弦,见(谱例1)。
  不但和弦密集而且和弦的跨度大,这对于手小的演奏者是个巨大的挑战。在演奏像这样的和弦密集的音乐时,可以先分开手来练,演奏者要清晰明白左右手的旋律和和声的进行,要突出主旋律。在(谱例1)中,主旋律在和声中进行的,所以在练右手时,要仔细聆听音乐的进行,到什么地方该强,什么地方该弱,哪里需要气息连贯,哪里需要抬手呼吸,这都非常讲究,更重要的是,在弹和弦过程中要突出旋律音,那么在练习中要细心体会旋律在和声中进行,尤其在弹奏八度和弦时,小指的一关节不能放松,要有力量,以突出旋律音,其他和声相对弱些,手臂、手腕相对放松。在此谱例中,还有和弦弹法中的跳音,对于跨度大的八度和弦跳音,建议用手腕跳音弹奏法,固定好手掌的掌关节,挥动手腕;对于跨度小的和弦,建议用手指跳音弹奏法,手指一关节要主动,跳音要有颗粒性,这样可以减少手腕的挥动,让手腕得到相应的放松。   (二)节奏弹奏特点
  肖邦的《A波洛涅兹舞曲》富有波兰民族的舞蹈性,首先表现在他独特的节奏型。该作品节奏富有特点,排山倒海似的“管弦乐式”音响,给人以辉煌的英雄凯旋形象。在演奏时,要放松手臂,充分利用其重量去弹奏和弦,和弦音色要饱满集中,特别要注意的是突出高声部旋律。该作品中强有力的节奏型显露出了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把波兰人民那种坚强、勇敢、纯朴的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浮现在人们面前。在弹奏《A波洛涅兹舞曲》中,一定要严格遵循节奏和节拍并存于音乐之中,配合好踏板精确地应用,弹奏犹如千军万马的军队形象。该作品继承并发展了波兰舞曲原有的节奏特点,刚劲、威武有力,那么在手指触键的一瞬间,一定要果断有劲。波洛涅兹舞曲最为典型的节奏型是节奏稳健,为快速适中的3/4拍,十六分音符的同音反复的音型中经常出现在旋律或节奏中。典型的节奏型在肖邦创作的波洛涅兹舞曲中随处可见。这种典型的节奏,内在的动力感和张力,像稳健的前进步伐,体现出波兰民族的勇敢、坚强和淳朴的性格。总而言之,肖邦的《A波洛涅兹舞曲》具有浓厚的贵族尚武气息,并且威武、雄壮、庄严、华丽集于一身,除了上述最典型節奏型外,也有其他的民族节奏交集于此,使作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变化,加入了空拍、附点,以及音值的重新组合、划分、三连音等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和张力。
  (三)力度弹奏特点
  众所周知,力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研究波洛涅兹舞曲中大量的力度标记,需同乐句的乐思、情绪相结合。譬如强音,所表现的可以是很热情、激动,还可以是果断、刚毅;譬如弱音,有时表达的可以是安静,也可以是悲伤。
  在肖邦的《A波洛涅兹舞曲》中,大量的力度标记需要我们悉心研究(见上图)。不难发现肖邦波洛涅兹舞曲中的力度标记不但多,而且变化幅度大,层次也多。渐强、渐弱的力度的标一记较为频繁,特别是在他的成熟时期的波洛涅兹舞曲中,这些显得尤为突出,当然,这和他所处的时代——浪漫主义时期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演奏中,一定要注意力度的变化,作品不是从头到尾都是强奏的,也有“柔情”的,成功的作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了对比的美!
  四、结语
  本文主要就肖邦钢琴音乐作品《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创作风格及其演奏特点进行了分析,不难看出,肖邦该作品中和声色彩的多彩变化,还有在曲式上不拘一格。在演奏中,仅仅只重视听主旋律这远远不够,千万不要忽略掉其它声部的旋律走向。“肖邦音乐,很多情况下是不单上头有个绚丽的线条,下头还有几个绚丽的线条……肖邦音乐跟诗歌是那么的接近,他的音乐就好像是在跟某人说话。”这是我国著名钢琴大师傅聪对肖邦音乐的评价。因此,重视肖邦作品中各个声部的旋律走向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旋律及其支声部的色彩上的变化、各个声部的旋律线的弹奏要分开手练习,细心分析每个声部的旋律线条,要控制好速度与力度,踏板与跳音等等。通过对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创作背景及创作风格的剖析,演奏特点的归纳和总结,希望读者能够对肖邦波罗涅兹舞曲的创作及演奏有所了解,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作者简介:潘坤华(1987—),男,汉族,广东肇庆,贵阳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钢琴独奏与教学,钢琴艺术指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5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