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对幼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性质、内容不同,作息制度不同,师生关系不同等。幼小衔接并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也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和幼儿园的作用,加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做好作息衔接工作,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从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小衔接
一、引言[1]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出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二、幼小衔接需要面临的几个问题
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到小学一年级的角色转变,只相隔了一个暑假,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节奏会有很大的变化,他们将会面临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性质、内容不同[2]
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机构,是一个保教机构,注重保教结合,平时的教学以游戏为主,虽然设有知识类的教学活动课,但这些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启蒙。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幼儿素养、认知、社会交往等综合方面的培养,且没有考试。而小学是属于义务教育的阶段,平时的教学则以开展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教学活动为主,比较注重知识类的学习,一般会有少量家庭作业,必要时会有考试。
2.幼儿园与小学的作息制度不同
我县公办幼儿园与小学在作息制度上有比较大的不同。以我县某镇中心幼儿园和中心小学为例:在早上入园时间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比较宽松自由的,在7:50-9:00之间入园都是可以的;而小学学生必须在8点前到校进入教室。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一般是在25至30分钟左右,而小学每一节课都是40分钟的时间。在午休时间上,幼儿园孩子中午是在幼儿园休息的,午睡时间12:00-2:30一般都能保证2个小时以上的午睡时间,而小学上午离校时间为11:30,下午入校时间为1:00至1:30之间,孩子可能就没有午休或午睡的时间很短。
3.幼儿园与小学的师生关系不同[1]
幼儿园的孩子一般年龄都比较小,幼儿教师是全程跟在幼儿身边,时刻关注每一位幼儿的行为和需求,引导每一位幼儿参与活动,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小学的学生除了上课与教师相处较多,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教师基本上不会干涉学生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个别接触机会比较少,涉及面也相对小。
三、加强家园合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建议
幼小衔接并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也能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支持幼小衔接工作,家长和幼儿园相互配合可以让幼小衔接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家园合作。
1.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3] [4]
从幼儿园到小学,游戏和区域活动要被正规的文化知识学习所取代,文化知识学习要变成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爱学习的好习惯,帮助孩子较好的完成身份的转变。
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不仅要发掘幼儿学习的兴趣点,还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学会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唱儿歌、讲故事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倾听,从而加强记忆能力。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辟读书角,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为幼儿增加自主阅读的机会。在幼儿阅读时,教师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姿势,比如要在看书时与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等等,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家长周末时候可经常带幼儿去书店,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幼儿读物,引导幼儿阅读一些文字性的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2.家园合作,做好作息衔接工作[2] [5]
为了使幼儿能够较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幼儿园可以在大班下学期对入园时间做适当的调整,比如规定孩子要在8点10前入园,家长也要配合幼儿园的规定,督促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按时到园。幼儿园教师可以班级显眼的位置挂上时钟和“今天你迟到了吗?”的评比栏,让孩子可以随时自己查看或监督其他小朋友是否按时到校,帮助孩子逐步形成时间观念。
针对我县某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教师反映的部分孩子一到下午上课精神不济就会打瞌睡的现象,幼儿园可以适当调整大班孩子午休时间,由2.5小时调整为2小时,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在幼儿园毕业的暑假也要适当调整幼儿的午休时间,可将幼儿午睡时间稍微调整帮助幼儿能够更好的適应小学生活节奏。
3.家园合作,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6] [7]
小学生除了要自主学习,还需要在生活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所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幼儿提高自理能力,促使幼儿能较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大班教学活动后,让孩子自己把握上厕所和喝水的时间,培养幼儿自主合理去安排自己的喝水上厕所。同时要求幼儿在听到上课琴声(小学为铃声)后,要自觉的回到座位上等待上课,教师的反复引导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自律的习惯。每位孩子在大班的阶段,都可以在入园、回家的时候背着书包,增强幼儿要进入小学的意识,同时也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查看书包里面的书、生活用品是否带齐,培养孩子的整理自己物品的自理能力。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回家完成教师布置的简单任务,能回家口头复述给父母教师布置的任务,家长可做记录幼儿是否将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整复述出,培养幼儿学会认真并有技巧的倾听、牢记、转述教师布置的任务。幼儿园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的让幼儿整理自己的衣服,午休后叠被子等,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会他们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刘娟,刘丽.浅谈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C].北京市,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511.
[2] 鲁修媛.家园合作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才智,2014,(25):68.
[3] 于博.“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才智,2015,(22):41.
[4] 白占东.强化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4):25.
[5] 马新梅.做好幼小衔接,培养合格小学生[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9):137.
[6] 刘晓颖.浅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08,(03):142.
[7] 刘旭红.家园共育降低幼小衔接的坡度[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289.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沙头镇中心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