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绘一体化的幼小衔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并且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目前幼小衔接还存在很多问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小学缺乏积极性。读写绘一体化的幼小衔接模式提倡新型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主张利用读写绘的方式,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幼小衔接;读写绘一体化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幼儿能否顺利从学前教育阶段向小学阶段过渡的一个重要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3月9日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发布)第二十九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要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第二章第二十二条指出“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掌握幼小衔接的方法。
幼小衔接是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教育问题,做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工作,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良好人格形成和终身发展表现皆都有重要意义。基于读写绘一体化的幼小衔接模式,为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应对幼小衔接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充分开发读写绘一体化模式的教学作用,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帮助儿童顺利、健康地渡过幼小衔接阶段,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一、基于读写绘一体化的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于读写绘一体化的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幼儿过早学习小学知识,对小学产生抵抗心理。现今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部分幼儿园和教师認为幼小衔接就是让儿童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但是过难的问题会使幼儿产生畏难、抵触情绪,不符合3-6岁儿童思维发展特点。让儿童对小学的认知就是学习很难的知识,导致部分幼儿对上小学丧失了的欲望,失去了对学习的探索热情。
2.小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小学课程缺乏与幼儿园的过渡和衔接,幼儿园活动分为语言、科学、健康、艺术、社会五大领域,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区分比较模糊,具有整合性。而小学以分科教学为主,与幼儿园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其次教师读写绘一体化教学方式单一、流于形式,缺乏对读写绘的深入性、全面性、持续性的认知,使得读写绘一体化的模式在儿童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后读写绘一体化多运用于绘本等课外读物的学习现今读写绘一体化的模式大都用于绘本和课外图书的教学活动中,较少将其与小学教材结合,作为小学生幼小衔接的方式。
3.家庭存在的问题。家长在儿童的幼小衔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绝大多数家庭并没有意识到幼小衔接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更有甚者,从幼儿园起就给儿童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单纯的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还会要求幼儿园教幼儿小学知识,使“小学化”倾向严重。
(二)基于读写绘一体化的幼小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幼儿园与小学缺乏合作交流。一方面幼儿教师并不了解小学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而小学教师更是对幼儿园的一日常规生活和活动内容、方式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幼儿园主要培养幼儿五大领域方面能力,活动的目的性不强。但小学教育需要儿童掌握一定的、有难度的知识,学习变得更加有目的性。因此,需要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相互进行有效的双向互动。
2.知识本位观盛行,过分追求智育。知识本位的课程观主要指在课程设置及授课的方式等方面强调学科的系统知识,① 以是否掌握知识为教学评价标准。小学课堂上的读写绘一体化教育方式也变成过分强调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美育对儿童终身发展的意义。久而久之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产生入学焦虑,对学习产生抗拒和排斥。
3.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影响儿童的发展。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家长的教育观念普遍落后,部分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于学校教育,认为教育是老师的责任,幼小衔接工作就是提前教儿童识字、写字等,只重视孩子知识的积累。面对读写绘一体化的教育方式会提出质疑。
二、基于读写绘一体化的幼小衔接的建议
(一)幼儿园积极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幼小衔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小衔接的起始阶段,幼儿园需要积极肩负起这一重要责任。
1.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摒弃“小学化”。大班幼儿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未知,他们对小学的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憧憬。幼儿由于识字不多,一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读写绘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知识,并且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所听到的故事,老师再引导幼儿配上简单的字或词。通过这种方法让幼儿掌握活动内容,同时也鼓励幼儿学会表达、乐于表达。
2.理解儿童天性,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且复杂的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需求。我国学者李晓雯曾基于儿童天性对幼小衔接进行研究,她研究认为儿童天性包括儿童的食性、好群性、奋斗性、竞争性、求知性、恐惧性、同情心,从社会性维度上看儿童便是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人。② 教师应该理解儿童爱动手、爱玩、好奇心强等天性,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渐渐接受小学教学形式。
(二)小学做好接纳儿童入学的准备
1.关注幼小差异,重视幼小衔接。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学习节奏更快,很多刚入学的儿童都会产生学习焦虑。小学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重视儿童心理的过渡情况。进行读写绘一体化的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儿童阅读、理解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将自己所感所悟用图画、文字表达出来,让儿童敢于通过文字和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悟。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然后进行调整、反思。
2.恰当选取教学内容,合理运用读写绘一体化教学模式。幼小衔接是小学和幼儿园相互协助共同完成的课题,小学应该主动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与幼儿园达成有效互动。小学时期儿童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主要借助形象直观的事物理解概念,图画具有直观性,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因此小学也应该调整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读写绘一体化与教材内容向结合。合理运用读写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地发掘教材内容,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在读写绘的过程中整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给予积极的反馈,让学生逐渐培养学习兴趣,最终形成稳定的内部学习动机。 (三)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幼小衔接
1.改变态度,倾听孩子的声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家长,应当放低姿态,认真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了解儿童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再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③。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注重对孩子的陪伴,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
2.改变教育观念,丰富教育方式。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其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习得。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多进行亲子活动,多陪伴孩子。家长需要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不能仅仅将目光关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了解并理解教师开展读写绘一体化教学活动的意图,积极参与孩子的读写绘家庭作业,让孩子快乐学习。
結语
儿童是幼小衔接的主体,了解和尊重他们内心的需求才能真正的帮助儿童顺利过渡,将幼小衔接工作落到实处。幼儿园、小学、家长、社会等各界人士都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作为专业教育人士要积极探索适合儿童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读写绘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儿童渡过幼小衔接阶段。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朱晓蔓.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期刊类:
[3]王声平,杨晓萍.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1):148-153.
[4]沈亚英.开展“读?写?绘”活动丰富儿童学习生活[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5,(10):56-57. DOI:10.3969/j.issn. 1671-7058.2015.10.020.
[5]夏杰燕.低年级儿童诗"读写绘"微型课程的课型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11):27-30.
[6]熊鑫.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中"读写绘"的优化作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9.
[7]张学青.让故事的芬芳一瓣一瓣绽放——小学低段儿童读写绘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3(13):50-55.
[8]霍力岩.日本“幼小一贯学校”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6(05):41-45.
注释:
①陈梦瑶.《警惕幼小衔接中知识本位的课程观》.载《学周刊》2015年第1期
②刘晓雯.《基于儿童天性的幼小衔接教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5月
③孟繁慧.张代玲.《国内幼小衔接研究综述》.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
作者简介:赖春梅: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张莉萍: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
项目编号:cxcy2017086。
(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9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