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美术课教学应如何贯彻美育呢?对此,我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谈几点感想。
一、美育与生活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有目的指导学生进行美育活动,例如:校内组织的手抄报,黑板报,壁报等。将课堂上的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审美体验,培养了他们创作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黑板报是学校德育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对学校教育、班级管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校园、班级的宣传美化离不开黑板报,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平台。
二、美育与美术课程
(一)美育渗透在整体教育工作的始终
美育渗透在整体教育工作的始终,《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因为要提高审美能力,就需要学习文化、增进科学知识。科学文化的修养越高,审美能力也会提高;反过来,提高审美情趣表现为对艺术教育的挚爱,对绘画孜孜不倦的迫求。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大家都来做》我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发现线条美,学会观察生活中各种线条的形态美,以拼摆的形式感知与体验线条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装饰自己的名字》让学生识别教材图片,并表述:我发现课本中。。。用了什么方法表现名字。再次板书示范名字的变化加深学生对装饰方法的印象,以及了解如何改变文字,以“文”字为例:其中一个笔画或每一部分用卷线替代,在“文”字的周围加上形状或图案,用点、线、面组合成“文”字。二年级下册《漂亮的包装纸》对图案的大小变化与疏密组合有了一定的认识。《漂亮的花边》了解了图案的重复组合 按照一定的方向排列会形成线形花边。三年级上册《魔幻的颜色》了解与体验原色与间色的区别,五年级上册《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和谐》学习色彩的美感可以如何运用,如:对比色可以改变面积的大小以及纯度的变化,用无彩色勾边的方式分隔色块。这些美术知识都是循序渐进的渗透在美术课程中。
(二)各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渗透“美育”,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兴趣
近几年,教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虽在教学上有所改进,但还不够全面。我想:教师除了在上美术课时,按“课标”给小学生讲一些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可在音乐、语文、社会等课上渗透“美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家名著,欣赏其形象美和艺术美。可把“美育”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小学生的审美观和美术兴趣。
美育与学科的多元结合----创造美
今年被安排上了小学综合实践课,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突发奇想让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头绪,结合学校板报与各学科的手抄报的制作需求,收集了一些黑板报的相关网络资料和书籍,上了一节黑板报版面设计的美术课,希望能通过这样一节课来影响学生们,改变学校黑板报的尴尬现状。
正是体验了线条的美感,了解了装饰文字的方法,认识到图案的大小与疏密的排列在不同位置的变化,掌握了重复组合点、线、面的组合方式。为之后设计板报奠定了美术基础知识——板报的要素包括:刊头、插图、标题、花边、文字五部分组成。当他们意识到无论是文字还是图案内容可以自由切换时,创造美就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
三、美育与德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美育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播,也是道德與人格建立的载体。孟子(《尽心上》)“三乐”说强调人格独立和道德完善,并以“求善求美”的标准提出了教育天下英才的要求。这也说明孟子非常重视学校教育,并把学生的人格培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
“德育”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品德老师或者班主任承担更多的责任,其实不然,每个学科,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都应渗透德育。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是工作教学者,还应是一个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榜样。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美术老师,深深感到培养下一代高尚道德情操责任重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正确评价、欣赏他人。
健康的心理须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一次美术课中,孩子们在认真地画画,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孩子的画画得不错,于是我就拿起他的画让其他孩子欣赏,没想到这一简单的举动,居然引起孩子们一片喝倒彩,被表扬的那个孩子很不是滋味。随即我明白过来,孩子们不懂如何欣赏,需要正确的引导。接下来,我严肃地告诉孩子们,刚才这样的表现一点也不好。第一,当面反对别人,很不礼貌。第二,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如果你觉得他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可以给他建议,而不是嘲笑他,如果换作是你,你心里好受吗?第三,别人的作品确实优秀,我们应该正视,要懂得欣赏,并且学习他的优点,帮助自己提高,这样我们才会共同进步。有些孩子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表现不对,都默不作声的低下了头。为了巩固效果,我马上又找到几个孩子的画举起来,对孩子们说:“这幅画的颜色涂的很均匀!”“这幅画线条表现很流畅!”“这幅画想象很丰富!”孩子们了解了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去表达,审美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孩子们也能为好的作品给出正确的评价了。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以审美为主线,在教学中注重小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挖掘与培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最终学会创造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0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