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知识在实验操作中生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实践操作在教材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向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如人教版数学每一册教材中都围绕一个专题涉及“实践与综合运用”,又如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何正方形的周长》、三年级下册《长方形何正方形的面积》,它突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运用实践操作这一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在“图形与几何”这一板块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应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中,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以前知道的平面图形,列出长方形、正方形,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存在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让学生拿出淮各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教师出示学习任务: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手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能发现吗?把你们发现的结果记录在我发给你们的表格里,然后小组讨论。
  2.在“数与代数中”这一板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的教学应用。
  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加深“数感”的兴趣培养。由于数数一般都是幼儿园里的学习基础,他们会兴致盎然地去数: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无一不是他们生活中常用的东西。数学就是这样的无处不在。在课后,我带学生走出教室,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如:“我们班有15个同学,男生8个,女士7个。“有20个作业本,有15个同学,每个同学只能发1个作业本。”。也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字写自己出生的年月日,家里的电话号码,便于学生建立数感。
  又如在认识“一分钟能干什么”的过程中,利用秒表对学生进行一分钟的你能写几个字,一分钟大约能跳几次绳,一分钟能拍几个球等活动。
  教学长度单位时,我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量一量黑板的长和宽,量一量教室的长,量一量同学的身高。这些活动很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数感。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儿童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儿童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在上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案例中,首先,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为了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经历了观察、实验操作、合作研究、说理新析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教学《数一数》、认识“一分钟能干什么”和“长度单位”的案例中,创造性运用教材、使用教材,同样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自己实践,动手操作建立数感,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对每个学生的合理想法都给子了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的目的,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圍,学生轻松愉快的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取了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里的思维的灵活性,它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索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1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