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指南》”引领下的幼儿科学研究活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而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站在大科学教育观的前沿,《指南》为广大幼儿教师的教学思想带来了全新的冲击:每名幼儿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好奇、好问、好探索,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科学认知特点,通过正确的教育实践,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帮助他们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创设丰富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好奇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学科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环境除了利用客观的环境,让幼儿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接受教育外,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创造园所小环境,如科学园地、自然角、科学发现室等,并充分发挥它们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指南》,可认识到幼儿科学教育观不再注重静态科学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能力以及与他人、与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
  例如,在开展《有用的药用植物》主题活动时,教师提前介入活动环境,邀请幼儿一起收集中草药。幼儿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带来了陈皮、蝉衣、菊花、山药、藿香、生姜等许多品种的中草药,教师将这些中草药摆放在“科学园地”里,幼儿休息时、午餐后都可以到这里,看看、摸摸、闻闻,与中草药进行亲密接触。一名幼儿带来一株盆栽药草,名为半夏,绿绿的叶子中间,挺着一根高高的茎秆。活动时,该名幼儿看到其他小伙伴在观察自己带来的药草,他就介绍说:“医生把半夏做成药,那种药就叫半夏露,露水的露。”另一名幼儿站在自己带来的中药面前,大声地向大家介绍:“这叫威灵仙,鱼骨头卡在喉咙里,就要吃这种中药。”还有一名幼儿把自己带的川贝果装在一个小小的罐子里,他说:“我的川贝是有毒的,不能用手碰的。”川贝真的有毒吗?幼儿都很疑惑,就去向教师询问。根据“是药三分毒”的理论来说是有毒的,但是天然生长的东西又似乎无毒。教师告诉幼儿,以后去药店的时候可以去问药店里的医生。教师把问题又抛给了幼儿,给他们留下了更多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科学园地”里小小的中药展台,为幼儿的观察和发现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通过活动前的介入环境,幼儿对中药产生了好奇,也萌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猜想,当幼儿科学探究的好奇心产生时,各种中药就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最大的帮助。知了蜕壳时,是怎么做的?甘草可不可以直接放在嘴里嚼?橘子皮晒干变成了中药,为什么叫陈皮……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引导幼儿去深度探究。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满足了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和需要,品种丰富的中草药、幼儿与中草药之间的接触、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探讨,这些显性的和隐性的环境创设,都成为幼儿进行科学领域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探究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也体验了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
  二、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保护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而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科学现象。因此,教师应把握一切幼儿科学教育的有利契机,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让幼儿的科学教育回归生活。同时,教师也要密切关注生活中的科学,让幼儿在亲身经历中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更好地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开展《有趣的冰》主题活动时,一名幼儿带来的冰灯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既然幼儿对冰灯很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此为契机,带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提着一只只造型不一的冰灯来到幼儿园,教师让幼儿互相观察冰灯,有的幼儿说冰像雪花膏;有的说像果冻,是冷冷的果冻;有的说冰灯圆圆的像钟,还像好吃的冰激凌;还有的说冰像帽子,像农民伯伯戴的帽子……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冷冷的冰激发了幼儿大大的热情。过了一会儿,冰灯开始滴水了,水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幼儿又感到好奇:“冰为什么会滴水呢?”一名幼儿说:“冰开始融化了,因为冰就是水做的,在冰箱里做的。”另一名幼儿说:“空气太暖了,所以冰就开始滴水了。”教师针对幼儿的兴趣点,为他们提供了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一起观察冰灯,讨论冰灯的形状,使他们对冰有了初步的了解:水装在不同的容器里再结成冰,就有了不同的形状;在冰箱里制作的冰灯特别结实,因为冰箱的温度可以调节到很低。教师还可组织幼儿参加“户外找冰”活动,有的幼儿在滑梯的滑下处找到了冰,因为水没有干,在寒冷的气候下就结成了冰;有的幼儿在旧轮胎里找到了冰,他们还动脑筋把轮胎使劲地滚动起来,想办法让冰从轮胎里面“蹦”出来;还有的幼儿跑到葡萄架下,跑到厨房周围,可是却一无所获,没有发现冰的踪影。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得出有水的地方、寒冷的地方才可能有冰的结论。
  《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發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幼儿的兴趣引发的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保护了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张扬了幼儿爱探索的天性,还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科学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帮助幼儿获取科学经验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可以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指南》指出,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所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也可运用整合教育的理念,在坚持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
  例如,在组织科学活动《小麦的用处》时,教师就运用了领域渗透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幼儿观察小麦后,他们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小麦有些黄有些黑。”“小麦的头是黄黄的,尾巴上有一点点烂。”“小麦摸上去很硬,像摸在石头上面。”“小麦好滑,感觉很舒服……”幼儿一个个低着小脑袋仔细地观察,“我发现小麦上面有一根线。”“这是被虫子咬的吧。”“这根线只有一边有,另一边没有。”大家发现了小麦的生长线,都很惊奇。接着,又有幼儿说:“这颗小麦怎么有点坏?里面怎么是白白的东西呢……”其他幼儿一听,也赶紧寻找。此时,教师发现到了认识面粉环节的时机,便把一小篓一小篓的面粉摆放在桌上,幼儿更加惊奇了,投入了更加忘我的探索之中……之后,教师将小麦做成的食品分发给幼儿品尝,他们品尝了馒头、饼干、面包等食物,教师和幼儿还共同创造了一个富有儿童趣味的对答儿歌:“香香的包子哪里来?”“香香的包子面粉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小麦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田里来。”
  小小的麦粒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也在活动中拓展了健康领域和语言领域的发展。
  总之,将《指南》的方针融入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能引导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而且还能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促进幼儿更全面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银花苑幼儿园)
  (责任编辑 岳 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5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