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游戏”能使儿童活泼、阳光、智慧。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指出:“充分的游戏机会对于儿童健全的和愉快的发展无疑是必要的。”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并在“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指引下,我校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带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一、荐数学游戏,品数学文化
  “中国古典益智玩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智慧之光,在国外被称为“中国的谜题”。
  我校五年级组织了“探三国迷,解华容道”的活动,将活动分为“争当华容文化小使者”“华容擂台pk赛”和“自创华容关卡”三个环节。为了促进经典古典游戏的传承,不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文化价值,活动课程起始阶段,教师让学生自主研究游戏的背景、活动规则等。在第一关的“争当华容文化小使者”环节,“文化小使者”们走进各个班级进行“华容文化大宣讲”。深厚的历史文化、制作精美的PPT、文化使者们声情并茂的讲演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
  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立得起来,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在四年级的“我比‘孔明’更聪明”的拆装孔明锁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孔明锁的拆装活动,在动手拆装过程中,了解、熟悉榫卯结构。在放松身心之余,既灵活了手指,也开发了大脑。
  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二、玩数学游戏,享思维乐趣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后,受益终生的是思想方法。在小学高段,有很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比如概率、统计、转化思想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渗透这些思想方法。
  六年级组织的“九连环”是中国有代表性的传统智力玩具,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趣味性,既练手又练脑。六年级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九连环拆了拼,拼了拆,乐此不疲。九连环的“解下”和“套上”是一对逆过程,在拆拼过程中,学生不断琢磨,分組一起研究解法,探讨如何通过“解下”和“套上”互推解法,收获多多。
  数独是一种风靡世界的数学数字游戏。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的训练,我校已经开展过多次活动。活动分两轮,第一轮在班级进行选拔赛,通过班级内的激烈角逐,每班派出数独精英出战第二轮——年级争霸赛。学生或是在家和父母一起钻研,或是在学校和同学一一较量。1~9这几个数字被大家玩得如同变魔术般出神入化,正如学生所说“数字就像变魔方一样在九宫格中各种排列
  翻转”。
  叶澜教授指出:“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所以,数学课堂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各年级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游戏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通过“玩”数学,“觅”攻略,实现了“玩中学”,数学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交流中得到大幅提升。
  三、探数学游戏,拓数学视野
  每学年,我校不仅会组织动态的游戏比赛,还会组织静态的“游戏化”数学活动。
  活动缘起:寒假前,新发了数学书,怎样让学生乐于预习下学期的新课,不留笔头作业,又能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呢?教师想到请学生用“说题”的形式来呈现。初赛形式为自由选题,说题内容以六年级下册所学的知识为主,每班人人参与海选,选出3名学生进入决赛。参赛选手在赛前自己精选一个知识点,可以是未学的新知识,也可以是课外的知识。说题过程中可以借助PPT进行展示。在说题中展现学生对未学知识的自学能力,或已学知识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一题一议”到“一题多解”,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知识,小选手们一个个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落落大方、充满自信。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学生的说题不仅有思路的分析、知识点的概括,更有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提炼,展现了他们六年来逐步形成的个人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较好的数学素养。
  在“说题比赛”中,学生收集材料,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发现”了数学的“美”,体悟了数学的乐趣。我相信,如果数学课堂上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思维的快乐,并且因为思维品质的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学习个体的本质力量也得到了体现,那么,数学素养也就真正得到了彰显。
  四、创数学游戏,育数学素养
  数学教育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探究事物发展规律。”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规律:好奇→好探究→好创意→好分享。而作为数学学科,该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呢?我们通过学习,总结出了以下十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
  二年级的七巧板这一游戏活动,通过抽象、想象、描述和作画等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以七巧板为核心元素创建班级文化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多种游戏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
  在五年级组织的“探三国迷,解华容道”的活动中,学生积极投入其中,会玩是勇气与方法的显现,会设计则使智慧与能力相得益彰。活动后,学生脑洞大开,提交出一张张别出心裁的“华容道”设计稿,令人叹服。设计稿中,不仅体现了他们对主要人物关系的认识,更体现了创新思维。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虽然这种“创造”更多的是“发现”,但在开发游戏新的玩法、新的目标达成度方面有创新,有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新意”。我们认为,这已经达到了预设的期望,当然,我们希望学生在“创新”的路上走得更远,这需要学生的坚持,也需要教师长期的维系。
  听过,会忘;见过,会记得;只有动手做过,才能学得到。学生在“玩好数学”的校本课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思维得到绽放,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真正的释放和腾飞。希望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多地学会“沟通与合作”“语言表达”“学会学习”等,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核心数学素养落地生根。
  【此文系《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责任编辑 吴 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5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