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与小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了解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背书,来培养语感,积累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凝视,来抒写“真情实感”。
关键词:初中 作文教学 目标 策略
王荣生教授曾经这样说过:我国的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笔者认为:现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不重视,采用“无为而治”的态度。他们认为:作文教与不教,与考试成绩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平时作文写得好,到了考试,作文反而考了低分;有的学生平时作文写得不怎么样,到了考试,作文反而拿了高分。因而,作文教学,变成了他们语文课堂里可有可无的东西。这种态度,是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观点,是带有功利性的观点。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中的“写作”要求,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可概括为:
一、 一、文体目标:
1.记叙性文,做到具体充实。2.说明性文,做到明白清楚。3.议论性文,做到有理有据。
4.应用性文,做到会写即可。
二、能力目标:
1.表达能力。2.观察能力。3.创新能力。4.独立写作能力。5.联想和想象能力。6.修改、
评改作文能力等。
三、数量目标:
1.每学年作文不少于14次。2.每学年其他练笔不少于10000字。3. 45分钟能完成不少
于500字的习作。
四、言语目标:
文从字顺。
五、情感目标:
真情实感。
从“写作”的要求看,初级中学写作教学目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初中生写作能做到
“文从字顺”,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1],并不要求培养作家,大文豪。
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要求,构建自己“作文课”的教学体系,应该从“写作”和“学情”的实际出发,教学生学会“写作”,做到“文从字顺”,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如何引导初中生在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呢?
首先理解“文从字顺”的意思,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要想“写作”做到“文从字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良好的语感。
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其他都是‘目’;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亦难张。” [2]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感能力呢?
笔者想就六个字:“多读书,多背书。”
温儒敏教授说:“新编语文教材主张读书为主,读书为要。抓住这条,就可能化繁为简。”
巴金曾这样说:“我的确学过作文……老师平日讲的少,而且讲得简单。他唯一的办法是叫学生多读书,多背书。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3]
清代学者唐彪说:“文章读得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我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3]
大学者和大文豪都是通过大量阅读,大量积累,语感能力、写作水平才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量阅读,大量积累也使他们成功成名。
作为初中生读什么书,背什么书好呢?
笔者认为初中生首先要读(或背)的就是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能使初中生写作立意高远。其中《大学》,可以培养初中生敦厚中正之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人生格局。《论语》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其次要读(或背)的就是语文教科书里的课文、名著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阅读课外篇目。这些书能让初中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认识人生,认识科学,能够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最后要读的就是有利于初中生的刊物或报纸,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很多事,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公民素养。
那如何引导初中生在写作时表达“真情实感”呢?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仅使学生的作文独一无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一个诚实的社会人。
一、第一,引导学生读“真情实感”的课文,体会“真情实感”,积累“真情实感”。
部编语文教材高质量,有待色,每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教学朱自清的《春》,让学生通过朗诵、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让学生通过朗诵、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自己的悔恨与愧疚之情;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通过默读和精读“百草园”段落,体会作者的童真童趣;教学杨振宁的《邓稼先》,让学生用精读的学习方法,体会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崇高品格……
二、第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抒写“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观察伟大自然,抒写山河之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抒写人情世故;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抒写温暖亲情;引导学生体验学校生活,抒写师生之情。
三、第三,引导学生观察课堂,学会学科作文,抒写“真情实感”。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笔者认为,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科作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出发,通过观察、思考、体验,以自己喜欢的抒发方式,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
钟传祎教授说:“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教会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4]
“学科作文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把学习问题变成作文,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把师生对话变成作文,把课后作业变成作文,把研究过程变成作文,用思维导图指导写作。”[4]
学科作文,打通了各学科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界线,解决了学生写作“没素材、无方法”的难题,使之摆脱了“假话、空话”的思维定势,极大地提高了写作水平与各学科的学习品质。
无论写作何种内容,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凝视观察法。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基本上都做一個动作,扫视;还有一个动作,凝视。这个世界非常奇怪,如果你不凝视它,你将走不进这个世界。你必须凝视它,耐心地,目不转睛地凝视,才能有所发现,奇迹就会发生。……很多同学作文不好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你只完成了第一个动作,没有完成或者干脆没有想到完成第二个动作,所以世界在你的眼里就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了。”[5]
因此,关注生活,坚持读书,学会凝视,“文从字顺”“真情实感”的作文会跃于纸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6.1.
[3]毛梦溪.打开自己的“源头活水”[J].语文教学通迅,2008(11).
[4]钟传祎.学科作文,让作文真正回归生活 [J].中小学写作教学,2017.05.
[5]刘艳萍.我的人生供你参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7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