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习得电路的基本概念、定理以及分析方法,同时也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对高校学生而言,电路课程面临着课时短、内容多,学生面临无法深刻掌握电路知识以及不能及时活学活用课堂知识的现状,从而教学质量和效率显著不高。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本文尝试从多个方面阐述高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的调整和改革,以期更好地为电路教学工作服务。
【关键词】高校电路分析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46-02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高校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相互结合,除书本上的基本内容外,适当更新、增加应用实例,如加强通信或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分析,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同时还需兼顾实践活动。针对课程的重点内容,挑选一些有生动应用背景的题目,安排简单的电路分析工作,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电路制版实现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用实践活动反过来巩固理论知识,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电子技能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电子竞赛等课外活动,提高高校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并且对学生将来创业就业能力也大有裨益。
二、课堂教学与MOOC学习相结合,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电路分析课程学时少,内容多,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并未在课堂上完全讲授,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教师指定的MOOC自学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慕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因素的影响,通过慕课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拓展专业知识;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还可以选择学习国外的相近课程的慕课。这样,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动力。在慕课的辅助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任务与教学目的,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理论教学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提高高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除理论教学外,提高高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电子信息类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电路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实验室的课堂实验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的实验进行,更多的实验内容就需要引入计算机应用软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例如,Multisim软件和Matlab软件,Multisim软件是专门用于电子线路仿真和设计的EDA软件,可以提供虚拟的电子实验工作台。开展Multisim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电路的图形界面。开展Matlab实验,可以通过编程的方法精确地进行电路分析并完成电路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课堂实验”和“课外设计”相结合,“课堂实验”开展验证性实验,“课外实验”开展设计性的综合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实验项目,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科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总评成绩与学习全过程相结合,创新高校学生的考核方式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应与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相結合。其中,理论课程的总评成绩可以分为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比最高,占比为70%,期中考试成绩占比为15%,平时成绩占比为15%。学生的平时成绩则根据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慕课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来综合评估。实验课程的总评成绩由“课堂实验”成绩和“课外设计”成绩两部分组成。 “课堂实验”成绩占比为60%,“课外设计”成绩占比为40%。提高课外学习和课外设计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能够较全面的考核学生,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一种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高校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探索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在这个阶段,伴随着学科建设的逐渐发展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应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手段生动而丰富,能够满足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高校大学生综合发展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金,汪海波,樊敏.电路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改革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03):45-46.
[2]桑宇霞.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大学生学习经历与学习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白扬博,杨晓苹,刘君,吕联荣.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摸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23):130-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