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有效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快速发展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收效甚佳。初中美术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阵地,对视觉要求较高。为丰富美术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美术思维,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教学中,通过搜集信息、创设媒体情境、进行微课训练和使用平台评价等,为美术课堂带来更好更新的教学效果,以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品质,全面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信息技术;应用
  作者简介:周健、贾学健,山东省临沂市第八中学教师。(山东  临沂  276000)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2-0053-02
  信息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互动性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是高效的教辅手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为更好地把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师应进行多元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在搜集信息方面的优势,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拓宽学生视野;创设一个良好的媒体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美术创作环节,运用微课视频,全方位展示细节,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确保美术创作实效;通过互动平台的使用,进行深层次交流、评价,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享受到美术学习带来的轻松与快乐。
  一、启用信息搜集,唤起学生自主意识
  初中美术课程包括欣赏课、工艺课、设计课和手工课等,在进入这些课程之前,如果学生能够做一定的预习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更好地感受美、创造美,从而快速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可以提前为美术学习做好准备,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相关的美术素材,欣赏一些美术作品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能够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美术课堂教学自然高效。
  例如,“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中国山水画”是初中阶段一节重要的欣赏与造型实践课,重在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中国山水画欣赏方法和基本造型技能。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中国山水画的特色,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安排学生自行搜集中国山水画的典型作品,细细欣赏,同时搜集一些西方的景物画,比较中西方绘画的不同侧重点,丰富自身认知。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仅凭一两节课的讲述,学生很难对其有系统了解,故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信息采集功能,先展开自主学习,从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初步掌握中国山水画的有关知识。
  二、创设媒体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美术课堂是以视觉为主的趣味性课堂,但在传统美术课堂里,多数老师不是口头讲述美术知识点,就是直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把美术课堂变成缺乏活力的理论课或者实践课,时间一长,学生对美术课堂学习的期望值便逐渐下降。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展示功能,引入音乐、视频、文字、图片等,给学生带来直观而立体的审美感知。一旦课堂气氛被多媒体渲染起来,学生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学习意愿日益强烈,就会主动融入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几何形体的联想”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美术知识已较丰富,且这节课旨在依托学生日常所熟悉的几何形体,引导学生进行有趣的联想和创意,故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采用直观物体呈现,让学生观察酒瓶、文具盒、凳子等物体是由哪几种几何形体组成,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太过简单,没有太多吸引点。教师转而启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变幻的媒体情境,用声音、视觉等带给学生立体感知,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课堂有效展开后,教师利用大屏幕呈现一段视频,所有的几何图形不断变形、穿插、组合、切割,变化成一个个奇特的图形。学生的热情瞬间被激活,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尝试通过几何形体的组合,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学生踊跃加入构思、起稿、修饰等活动,创作作品的动力十足,画出一幅幅优秀作品。
  这节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兼备的特点,大力冲击学生感官,让学生的学习欲望瞬间被点爆,进而开始有意义的创作,创造出几何图形的多样变化,课堂教学达成预期实效。
  三、运用微课训练,激发学生多元思维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依托的,能够改变单一、乏味课堂的教学方式。初中美术课堂,学生已跳出小学阶段的信手涂鸦,接触到的美术知识进一步加深,需要掌握基本的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技巧,因此,课堂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多数美术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是自己讲解示范、学生跟学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学生不能反复观看,有些细节无法呈现,讲解效果不好,重难点知识很难得到突破,学生也没有时间消化、吸收。但如果教师使用微课视频,情况就不一样了。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美术训练,虽简短,但内容生动形象、展示角度多样,学生便能获得更多样、更鲜活的体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多元思維,进而更好地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例如,“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这节课,纸板给艺术增添许多活力,利用纸板能创作出各种凹凸起伏的立体艺术造型。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纸板成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和设计能力,故课堂上侧重于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课堂教学展开后,教师未采用常规的讲解示范,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纸板立体制作的不同方法,而是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现纸板卷曲、刻折、叠压、折叠、围合等技法,对有些细节做放大处理,方便学生掌握这些技法。比如刻折法要如何展现出刻折的细节点,并告诉学生如何判断该使用哪种技法制作。之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六组,让他们各自参与创作,构思、画图、制作、粘贴。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随时利用微课展示各种造型方法,给学生带来灵感。这种以微课代替口头讲述的方式,既可让知识点突出、醒目,引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又能让学生反复观看,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有所收获。
  教师使用微课视频,帮助学生了解纸板创想的技巧,初步感知纸浮雕的美感,为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出最佳潜能进行美术创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利用平台评价,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课堂评价,由于学生人数多、成长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所以常常采用终极性评价方法,即以最后作业或者作品来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当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后,教师得以有条件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随时进行师生、生生互动,记录学生的成长,统计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等,并随时调阅、分析。这种教学评价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在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其综合能力也得到不断强化。
  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美术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其他辅助手段难以替代的优势。教师深入挖掘信息技术运用方法,利用信息搜集、媒体情境、微课、互动平台等技术支持,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最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为美术课堂服务,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知识的欲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菁.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课中的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9.
  [2] 袁荟丽.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育有效整合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7):14.
  [3] 程佳.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求知导刊,2016,(3):11.
  责任编辑   俞 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1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