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德学科作业的几点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作业只是教学万千手段中的一点,任何教学“要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首先要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品德学科是一门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学科,关于作业,虽然它有很多学科本身的局限性,但也有不少其他学科无法匹敌的优势,有时只要再多思考一点、再坚持一下,就会有更灿烂的教学之花悄然盛开。
关键词 思品 作业 价值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作业作为教学手段的其中之一,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贯穿与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令人可喜的是,如今的品德学科由于注入了课程改革的新鲜血液,作业过程(作业过程包括布置作业、校对作业、反馈作业、评价作业等)的丰富性、层次性、创新性、趣味性、实践性等各方面属性均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与提高。当然,令人可喜的现象背后亦隐藏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即作业开展的有效性、学科产物的模糊性、真实操作的困难性,出于以上对目前存在于品德学科中有关作业的可喜和可忧现象的分析,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得失,提出若干可操作、易实践的做法及注意点,与所有同行互勉共进。
1重新界定问题,自己布置作业
重新界定问题就是面临一个问题时换一个角度看待它。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作业——作业不一定非要教师去布置,何不尝试让学生来布置呢?尤其是像品德这样的学科,没有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再加上作业也不一定非得追求对与错,为什么不来个“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样的品德作业优势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即使是别类学科很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他们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显得非常短暂也十分宝贵,但只要是学生真正自己感兴趣的品德作业,他们仍然会挤出时间很高兴地完成它。
值得提醒的注意点:一是这样的作业更适用于“探索发现”这类的主题单元。因为这样的主题单元更能体现学生独特的创造性,且容易让学生自己着手布置自己喜欢的作业,因为唯独他们自己更明白自己想探索什么、想发现什么、想知道什么。二是这样的作业一个学期至多采用2—3回,不宜过多。首先“一多”学生容易厌倦,失去吸引他们完成的原动力;其次“一多”教师就难以统筹与安排,会变得难以评价或评价粗糙。三是选择这样的作业,教师要做好提前辅导学生自我布置作业的能力的准备,防止学生出现不布置作业、乱布置作业的可能,避免学生出现“高能低就”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四是一般来说,引导学生自我布置作业的模式可由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思考(采用猜猜、想想等形式說说这个单元老师可以布置哪些作业)→ 列单(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商定可以布置的合理的作业条目)→ 选择(初始之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个条目或一组条目去完成作业;熟练之后,引导学生以条目为启发自己确定作业内容)→ 监督(教师要在作业反馈之前给予问候、关心、鼓励和方法指导)→ 评价(教师要做出三级评价,一来评价学生自我布置作业的能力,二来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三来评价学生整个作业过程中的态度)。
2合理使用冒险,过程重于结果
品德课的作业可以提出一些合理冒险的项目,在保证学生身心不受伤害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布置校园大探险、任课老师资料秘密收集、某个难度动作的尝试等这样的作业。
当然,教师要注意:(1)这样的作业虽然强调冒险,但这样的冒险不是拿自己的生命和身体冒险。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冒险,要发展一种评估风险等级的意识,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对学科、活动和其他方面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2)在完成合理冒险的作业中,难免会有个别学生不希望冒险,因为冒险的过程也许会遭遇各种困难,所以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一定要给他们留有选择的余地,并鼓励合理冒险,对合理冒险的成功者给予奖励。
3容忍模糊概念,布置置后作业
下课的时候,孩子们经常围着我,出一些有趣的题目考考我,希望能难倒自己的老师。有一次,班长小四眼(化名)就问我:“彭老师,你说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呢?”我一愣,嘿,好家伙,拿哲学思辩的经典论题来为难我。于是,我笑了笑,说:“这个问题千百年来科学家和思想家一直在研究、在争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让人完全满意的回答,就好比这个世界到底是先有了男孩,还是先有了女孩呢?”“先有了男孩,还是先有了女孩……”
望着小四眼喃喃自语的表情,我觉得他真可爱,他也一定很幸福,幸福的不是他能研究出问题的答案,幸福的是他能享受思考的快乐,虽然他小小年纪不一定能感受到这种幸福,但是这种幸福却真的在他身上成长起来了。
人们很多时候总是喜欢事情黑白分明,我们努力着“用手将一桶水切成两半”,问题是这好像不能实现,就如文之开头所提到的品德学科产物的模糊性一样。所以,我们要能够容忍模糊,庆幸的是,品德学科还是可以容忍模糊的,它不像数学要有准确的数字,也不像语文要用合适的语言,它更多的是像美术,可以将太阳画成方,也可以将花朵变成绿,只要思想符合道德的规则和社会的标准,很多事情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因此,在品德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候可以布置置后作业,也就是说不一定要堂堂清、课课结,有时候一些思考或反思的作业可以留到一定的时机成熟后再提出。
当然,这种作业的提出比较适合中高段的品德教学,因为对于低段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接受“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品德教育状态,在没有明确“是与非”的问题前就和他们讨论“是是而非”的论题,难免影响他们认识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程度和进度。
4善于发现意义,价值显而易见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品德学科的案例,在进行“认识自我”诸如此类主题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适当的启发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真正的自己,如果课堂生成成功的话,往往能爆出这样的亮点:原本自认为在班级处于劣势地位的学生,经过同学们的帮助,发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发现自己身上还有很多其他同学不具备的优点及特长。 许多我们自认为已经知道的东西其实并没有真正知道。
联系目前的品德学科,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做的沒有说的好”、“课堂内外很不一样”的现象,很大原因是学生其实没有真正了解这样做的好处,只是为了博得老师的表扬或青睐。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布置部分品德作业的时候,可以将作业反馈和评价的重点不放在作业本身,而是将这种反馈和评价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发现该样作业的真实意义上。
5大胆鼓励质疑,却不要求答案
生活领域以及科学领域的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质疑某个系统的构成或操作时,这个系统往往会不予接受,直到若干年后,人们发现质疑者的假设是有价值的,才会醒悟那些原来得到普遍认可的事实是有局限性的,或者它根本就是错误的,于是这些质疑者成为一种刺激力量,推动了文化、技术和其他方面的进步。
从这样的事实出发,教师要勇于打破“教师只管提问、学生只管回答”的传统做法。当然,目前在其他学科,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暂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品德学科却完成可以努力做到,至少可以拥有这样的意识。以作业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布置:针对今天所学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10个左右问题,至少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其中的四分之一。
值得提醒的注意点:一是这样的作业更适用于“人际沟通”这类的主题单元。只有是学生内心深处想寻求解决却又无从下手的亲身体验,才最适合在品德课上以问题的形式展示。不然,在品德学科的其他版块内容布置这样的作业,如“热爱自然”这类主题单元,难免出现学生所提问题大多有关“自然科学”,于是品德的课堂就走了味变成了自然科学课。二是这样的作业适合在小学中高段开展。由于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不能交代很复杂的情感体验,使得问题的提出陷入被动,所以这样的作业更适合在小学中高段开展。三是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首先要有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自信和现实,若是新接班的老师或该方面能力有待提高的老师不宜采取本种形式的品德作业,因为难免出现学生泛泛而谈的现象,失去了作业原先善良的本意。四是这样的作业虽然不要求学生一定全额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但教师却要在问题中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善于分析学生提的问题,并最终帮助他们学会怎样提一个好问题和怎样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其中蕴涵的道理以及自己增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桂芳.初中政治作业布置与创新的几点思考[J].快乐阅读,2013(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8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