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视角的校外教育投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不仅具有传递知识的功能,教育更是一种未来的收益性投资。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对校外教育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校外投资热的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校外教育的发展以及校外教育投资行为提供借鉴。
关键词 校外教育 教育投资 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1校外教育投资概述
教育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到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教育投资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相对于国家而言,家庭作为一个个体也存在教育投资。家庭教育投资包括基础性教育投资、选择性教育投资和扩展性教育投资。基础性教育投资即基本的校内教育投资,如书本费、学杂费、校服费等;选择性教育投资是指为学生择校或择班而支付的额外的校内投资费用;扩展性教育投资可以理解为校外教育投资,即家庭用于子女接受校外教育补习和校外特长培训所支付的费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家庭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为子女更早的投资教育、为子女投资更多更好的教育,特别是投资具有差异性的优质教育,成为了现代家庭教育投资的一股新热潮。据“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调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校内支出平均为 615.6 元,校外支出为 2027.6 元。校内支出约占全部家庭教育支出(2622 元)的 23%,也就是说校外教育支出是校内教育支出的三倍,据报道中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大幅攀升已使不少家庭难以承受。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认为资本可以分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它们都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对人投资形成人力资本,对物投资形成物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具体内容包括:(1)用于教育和训练的费用;(2)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的费用;(3)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費用;(4)用于国外移民入境、智力引进、国际人才吸流的费用。他在《人的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中写道:“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并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作用远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据此,家长在加强学校教育投资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加强对学生校外教育的投资。
2校外教育投资火热的主要原因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校外教育投资部分是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是自身的意愿而并非外界强加给个体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和尊重需求被满足的时候,人们追求的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当然,部分孩子参加校外教育是由于自身兴趣爱好,天赋使然,但也有部分学生是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渴望成为自己理想的那种人,比如当你问小孩子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的时候,有的会说长大后想当科学家,有的说长大后想当医生,有的说长大后想当教师等等,这些都会成为他们走向校外教育的刺激因素。
家长的投资行为。投资意愿主要是指一个家庭对于是否进行某项消费的主观愿望,投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个市场的消费潜力。家长对孩子的校外教育投资意愿往往受教育观念、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部分家长愿意为孩子投资校外教育。许多家长投资孩子的校外教育是期望在今后能够得以回报,这属于投资属性,另外也有家长并不期盼当期的投入在未来能够带来收益则属于消费属性。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地增长,很多学生家长愿意花更多的钱为子女投资校外教育,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教育规律,看到别的家长在校外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特长班,自己也想跟着一块报;还有的家长跟随社会热潮,不断地变换孩子学习的种类,今年学钢琴,明年就改成小提琴等现象屡见不鲜。
入园必备。目前,许多公立幼儿园入园前必须要有早教证明也成为校外教育投资热的一个重要诱因。2010年由上海市市教委、市发改委等10多个部门联合下发的《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中就有明确规定:“构建和完善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积极稳妥应对入园高峰,逐步实现本市常住人口中3至6周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及看护服务全覆盖,进一步扩大3周岁以下儿童家长每年接受4次以上有质量、免费的指导服务。”浦东新区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也提出,要完善面向社区和家长的早教指导服务体系,为每个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和早教服务卡,使所有散居婴幼儿家庭都能接受科学育儿指导和咨询服务。据此规定,上海浦东新区、长宁区等幼儿入园前必须出示已经盖好章的四次早教证明方能入园。这一规定,实质上促进了早教市场的发展,当家长接受了免费的早教指导发现孩子的生活习惯,个性,智力发育等有所改善时,便会加强他们投资早教的意愿或需要,另外,校外教育投资并不只是包括经济方面的投资,在接受免费的早教时家长的配陪同也是一种人力上的投入。
在这个越来越看重人才,越来越尊重知识的时代,家长在“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传统观念的指引下,“疯狂”的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使得学生学业繁重,分身乏术;此外,由于校外教育投资热潮,校外教育市场也逐渐混乱起来,主要表现在校外教育机构为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育人的职责,没有兼顾好社会效益;其次,校外教育市场缺乏相应的准入制度,许多并不具备相应资格的培训机构仍存在与市场内;另外,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为争抢生源出现的恶性竞争现象,还有许多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乱收费的现象等。
3对策建议
家长要转变投资观念。 家长在进行校外教育投资时,必须进行理性思考,为孩子选择最合适、最合理的校外教育投资项目,才能在孩子的教育和教育投资方面实现双赢。首先,家长要增强对小学生校外教育投资的理论和现实的关注。例如在为孩子投资校外教育前,应该多渠道的考察校外教育市场,在选择前应该考虑校外教育机构的资质即办学资质、收费标准或者是否是合法办学等,并对教学场所、教学场所、师资队伍等进行考察;切忌仅仅凭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广告而盲目选择。其次,家长要认清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喜好和能力,从孩子上小学就开始规划孩子要上哪个重点高中,然后上哪个重点大学,将来找什么工作,他们没有认识到教育是具有弹性,不是在所有领域都需要教育程度高的人才。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靳希斌说:“从社会需要人才来讲,教育越高越好。但在工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大量需要的不是博士后,我们现在大量需要是高级技工。”而且现代社会高级技工的待遇和发展不比高学历人才差。
政府应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具有公益性质的校外教育机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人类的基本事业,不仅关系着整个国民的整体素质,更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校外教育投资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均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社会的不公平。目前,20%的人掌握着80% 的财富,这一优势决定血脉亲情的联系下不断的传承,是社会上多数的群体难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继续贫困。当前,在我国虽然每一个公民都拥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是愈演愈烈的家庭校外教育投资无疑又将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这就需要政府釆取各种措施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都享受到均等的校外教育机会,要实现学校和校外教育机会的同时均等,政府要做的一个重点就是拉小城乡之间的校内水平差距,同时要加大对郊区地区校外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郊区校外教育建设,为郊区的校外教育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更多的公益性的校外教育工作者进驻郊区,为郊区的孩子提供丰富的、费用可以承担的校外教育服务,促进郊区儿童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局,从而促进教育的公平。
规范校外教育市场。首先,校外教育机构要明确自身是集营利与育人的双重目标于一体的,因此在市场运作过程中在保证自身盈利获得经济效益外,还应兼顾一定的社会效益,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利润,而忘记了育人的教育目的。校外培训机构应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依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自身发展水平引导其做出正确的选择。第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准入制度严格考核各教育机构的经营资质、教师的资质等,用制度来规范校外教育机构的运营;最后,要努力构建和谐、互惠互利的校外教育市场氛围,杜绝恶性竞争现象。
参考文献
[1] 干春辉.管理经济学:简明本[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 舒尔茨.人的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M].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1.
[3] 曹思芹.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8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