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更美好的未来。这是学校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也是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就针对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进行几方面探索。
关键词 小学 德育教育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小学生未来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小学作为学生三观、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的时期,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开展对小学生总体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新形势下必须要确保小学生德育教育有效性,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优势和作用,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加强小学德育有效性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之中,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核心环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小学所落实的德育教育也不尽人如意,尤其表现在教育缺失、教育不到位,不仅仅是学校其他有关部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教育中的必要环节,如果没有推进好小学德育教育,会造成非常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完善发展。首先,德育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人才的连续性培养。通常情况下,小学是学生展开学习工作的第一基础,这个阶段的教育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个人能力等。部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注重理论知识分析,针对德育教育却没有加以应有的关注。即使部分教师落实了德育教育,其内容也仅围绕课本上的简单内容,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其次,区别于理论知识教育,德育教育更为注重教师与家长的联络。学生的平日表现情况,必须经由家长的有效推动,从而在学校、家庭两个环节共同敦促学生身心良好发展。例如,部分学生会在学校中有一定不足的表现,如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与同学相处存在矛盾等。但学生回到家里后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如积极主动帮助家长完成家务、认真仔细完成自己的作业等。这样的反差现象并非偶然,只有做好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才能全面升华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效果。
2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策略
2.1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德育形式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好课堂内外的渠道和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切实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且结合自身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且多元化的教育,力求采用更为契合学生需求的教育方式,使得所有的教育内容能够在潜移默化间落实在学生群体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领会道德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提升学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一味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讲解和分析,尽管这样的方式严格依据了要求和规范,但缺乏与学生高度匹配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现象。所以,教师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安排。
课堂中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而课堂外则是德育教育中的辅助渠道。在课程外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主要是以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在生动形象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帮助下,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热情与积极性能够更好被激发,自然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教师可组织公益活动、体验活动等,与当地职能单位积极联络,以求获得最佳的实践教育效果。
2.2建好班风班貌,创美德育环境
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关键,是能否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室要将课程的主体还原给学生自己,要让学生充满班级集体荣誉感,做到班级中的大小事务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而非消极怠慢。所以,德育教育的主体班主任需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方法感染每一位学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达到“为人师表”的境界。班主任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外,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也要与学生积极相处。而为了达到最佳的德育教育效果,班主任就要走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学习困难、不足以及其他方面,只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才能深化德育教育效果。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只注重自己的“地位”与“面子”,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想法,理解每一位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尽量设置个性化差异教学,只有良好的鼓励,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德育学习的效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即使发生了一定的错误和不足,教师也要及时找寻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帮助其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为后续的德育教育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2.3结合学生特点,提高德育方法的针对性
区别于教条的理论知识教学工作,德育教育的内容相对较为灵活,因此德育教育的质量也直接经由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所决定,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德育教育的内容。首先,要保证教育内容的连贯性。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德育教育的内容过于松散,所以在课程安排的时候也过于随意,采用随机选择方式安排任务。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逻辑性不强,学习效果的不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更为有效地串联教育内容,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小学德育教育要积极联络学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学生对部分逻辑性较强但原理实际生活的内容容易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所以,教师为了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应当积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找寻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相关联的部分,不仅降低教学的难度,还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小学德育教育应当做到生动灵活。小学(下转第44页)(上接第42页)生的想象力相对较为丰富,其学习的好奇心也较为强烈。所以,在教育内容的规划安排上,教师要将教育内容进一步地规划和安排,以求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德育教育的特殊性,教师还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同学落实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德育教育可采用包括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法,教师也要秉持着灵活变通的原则,什么方法更为契合学生需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就采用哪一种的教学方法。
2.4创新德育教育形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尽管德育教育在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地位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成为其推进不利的主要原因。作为小学生而言,其最大的学习特点在于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強,只有亲身体验过后才能有更好的认知与理解。因此,教师就必须改革过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使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工作,以求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纳实际活动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课程内容的深化与完善,以求更好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为课程内容较为灵活的德育课程而言,教师要始终做到积极与学生展开交流和互动,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契合学生学习需求,从而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为提升学习效果夯实基础。针对学习成绩相对较为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德育教育的价值才能得以深化,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结束语
总之,小学德育教育不容忽视,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外德育活动拓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等等,满足各方面的教学要求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价值,确保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进而为学生成长与学习营造更加积极、健康的环境,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橹燕.提高小学德育导师工作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1):23.
[2] 王亚妮.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几点措施[J].赤子(上中旬),2015(24):210.
[3] 钟迪.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8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