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充分结合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动,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好奇心;想象力;质疑能力;动手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这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靠教育来实现。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所在,要有投身于创新性实践的精神和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我超越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一、培养好奇心,激发创新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经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司题,出现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他们的突发奇想往主孕育着创新的火花。
  例如,教学看图列式解答下题。
  刚开始时,笔者不假思索地认为他们的答案是错误的,并让他们一步一步地按照题意列式解答,后经他们陈述算理,笔者发现他们的解题思路更直观、更简洁,解法更巧妙。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应该多鼓励、多引导,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培养想象力,激活创新心向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把原有的表象加工、改造成为新的表象的思维方法。想象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的结果。康德也曾说过,想象力是一个创造认识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利用教具、实物模型或PPT课件的演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敢想、多想。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首先用PPT课件播放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场景动㈣,并启发学生想象:在四只小动物分别骑不同车轮(车轮的形状分别为正方形、椭圆形、圆形、三角形)的白行车比赛中,哪只小动物会取胜呢?为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动脑想象,一致认为:当然是骑网形车轮且后轮大的白行车的小动物取胜,接着展开新课的学习。
  三、培养质疑能力,激励主动探索
  质疑问难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促进创新的开始。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无疑则无思,无思则无学,无学则不变。因此,笔者经常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广泛质疑,特别鼓励学生对教师、对教材提出疑问。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都能多提几个“为什么?”在解答应用题时多想几个“还有别的解法吗?”从而使学生养成缜密思考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培养动手能力,实现创新价值
  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能动脑想,还要能动手做;不仅能善于研究问题,还要能勇于实践。笔者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摆一摆、画一画等一系列具體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由感知到理解的思维过程。
  例如,在教学“毫米”时,笔者让学生以毫米作为单位,量一量教材、5角钱硬币等有关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让他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够记住1毫米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学生通过测量、比较,只要想起5角钱硬币的厚度,就能联想到1毫米的长度。
  又如,在教学“网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后,笔者让学生动手实践:折一折、想一想,网有多少条对称轴?刚开始时,由于没有指定“折”的次数,所以答案也不统一。有的学生认为3条,有的学生认为有4条、5条、6条……。于是,笔者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找的对称轴条数多?这次绝大部分学生经过反复对折实践,终于发现:一张圆片可以对折无数次,因此网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直线)。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实施教学,鼓励学生多想(异想天开)、多问(质疑问难)、多动(动手实践),不仅能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学得更扎实,学得更灵活,而且让他们在亲自实践中发现秘密,从而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影,左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 (11).
  [2]李国洪,周体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1).
  [3]林军芳.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