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古文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古文是整个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并提出一些初中古文的教学策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教学经验,为提升初中古文教学水平做贡献。
  【关键词】初中;古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94-02
  古文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结晶,是古代先贤思想的表达,也是中华历史文化的载体。同时,古文也是如今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来源,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为此,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些许教学方式方法。
  一、妙用“微课”
  近年来,无线校园网覆盖大、中、小学,移动学习的环境不断完善、用于移动学习的设备和资源的大量开发、移动平台的开通和使用等,使得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微课便是移动学习的一种新形式,它的“移动性”无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很多支持,为学生更加便捷和快速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学生在利用空余时间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零碎地学习并积累更多的知识。
  “微课”在字词翻译教学中可起到关键作用。比如《桃花源记》一文中,运用“微课”,让学生真正理解一次多义,如课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分别是“舍”、“乃”、“遂”、“志”、“寻”,接下来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它们在不同语境当中,分别是什么意思。文中出现的一次多义字词可用微课形式添加配音解说,以便于学生加深对字詞的印象和理解,从而理解古文。“微课”在诵读方面的应用也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古文的阅读。微课应用于《岳阳楼记》诵读教学,教授学生一些诵读技巧和步骤,做出诵读示范,旨在帮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者范仲淹的胸襟和抱负,体会古代仁人志士的政治理想,进而体会到诵读的乐趣、提高诵读水平。学生通过微视频可以直观的感受其中蕴含的感情和抑扬顿挫的节奏,真正做到心领神会,感受诵读之乐。另一方面,运用“微课”教学,可以很好的进行古文的文化渗透解读,《小石潭记》一文在进行“文化渗透”时应用微课,将了解作者生平事迹、政治环境、文章写作背景作为学习重点,以期帮助学生了解文本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而更加准确、全面地体会古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依托“微课”进行古文教学时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善用或者妙用“微课”。
  二、课前预习指导
  在课前预习时,老师需要做的并非传授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预习。教师要做的主要是给学生提供预习指导,指出预习的方向,提出相应的要求,提示可能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和一些必要的预习参考资料。学生需要做的是发挥主体作用,根据老师的指导和要求独立完成预习。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需要有一定的预习指导策略,如给学生一定的预习目标,让学生有一个预习的方向,根据老师提出的预习目标进行预习;或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以达到预习目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完成以下预习:第一,阅读。学生预习时需要阅读的内容,不仅仅限于古文课文,还应阅读单元说明、课前提示、课文注解等内容。学生首先要阅读单元说明,然后再以单元说明为依据通读课文。在预习课文时,注意不要忽略课前提示和课文注释,这两部分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第二,查阅资料这部分主要是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基本情况。需要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基础知识和常识,梳理课文,掌握生字词。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用法较多的字词以及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等,利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第三,理清文意这是对学生预习的进一步要求,也是相对来说较高的要求。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提示,对整篇课文进行进一步阅读,熟读课文,初步理清文意,并且对课文的内涵进行深入思考。第四,点评批注。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标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存有疑问或有价值的地方,并且根据参考资料和课文的注释反复推敲,仔细研读,从而更全面深入的理解课文。
  三、古文教学形式的活泼性
  前文中提到的“微课”教学方式是提升古文教学活泼性的其中一种方式,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古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古文质疑释疑策略。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社会上需要大批具有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要具有敢于怀疑,发现问题,勇于探究的品质。想要培养出有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重点是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可补充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同样是送别诗,相比王勃的来说,这首诗更多了送别的不舍之情,少了许多开阔豁达,与王勃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理解两首类似的诗,并且分析鉴赏两首诗中的不同之处,经过一番深思后往往容易发现问题,产生一种领悟。这对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分析鉴赏能力的提高都十分有益。古文的情景创设教学。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等,这些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在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体会文章的情感,领会神韵,品味意境,进而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在学习《秋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找学生们熟悉的描写江河诗句,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用集体齐背的方式创设情境。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一幅辽远开阔的山河图呈现眼前。诗的后两句极富哲理,欲要看得远,还得是站得高,比喻人不能目光短浅,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果仅局限在自己有限的认识之内,洋洋自得,只会贻笑大方。这句诗是可以和《秋水》这篇课文联系起来的,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们熟悉的诗句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秋水》这篇课文之中,这样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结语
  重视初中阶段语文古文教学的研究,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古文实际教学中也还有着诸多问题,还需要教育领域的学者、实践者不断进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万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1).
  [2]马京霞.浅析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4,(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