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低结构活动中幼儿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教师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低结构游戏研究过程中,幼儿经历四个发展阶段:自由創意新奇期、同伴经验影响期、游戏发展停滞期和主题创想发展期。本文以“睿睿的双笔筒诞生记”为例,随着游戏情节发展,浅谈教师在各时期形成的不同指导策略。
【关键词】低结构活动;发展阶段;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86-01
第一阶段:自由创意新奇期
低结构区各种夹子的投放,使幼儿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由于幼儿生活经验、能力水平不同,他们的玩法也不同。以睿睿的“夹子创意排序”为例:
游戏——夹子创意排序
睿睿从纸板夹上拿下粉色夹子,挑选橙色夹子夹上。接着把另外两个橙色夹子分别夹在纸板两头45度角的位置。突然,他皱起眉头,拿起黄色夹子,小心翼翼地以斜下角45度的位置夹到纸板上,边夹边打量夹子倾斜的角度,直到呈现同样的姿态。
自由创想新奇期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教师是合作者。
创设环境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合作搜集多种色彩、不同功能的夹子。当材料准备得丰富、充分时,幼儿愿意积极参与游戏。多样化的材料有助于幼儿玩出更多创意。
2.静心观察幼儿的游戏,教师是欣赏者。
观察睿睿玩夹子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位欣赏者,给睿睿充分的空间完成自己的想法。教师惊叹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逻辑,不同颜色夹子的排列方式、夹子摆放的角度,都是独特思维的表现。在游戏中,幼儿精益求精、耐心细致的学习品质展现无遗。
3.灵活调整游戏的时间,教师是支持者。
睿睿沉浸在游戏中,看到他这样专注,原本10点45分就要结束的游戏,因不忍心打断幼儿的探究而悄悄延长。教师通过延长游戏时间的方式支持幼儿持续探究。
第二阶段:同伴经验影响期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幼儿逐渐关注同伴的游戏内容,同伴之间的经验影响作用开始显现出来。游戏中总有一位幼儿是领导者。
游戏——机器人建构
睿睿和同伴来到夹子区,原本各自玩的小朋友有了共同主题。睿睿:“我要搭一个大黄蜂。”旁边的同伴听到了,也决定用夹子搭建机器人。睿睿的机器人在夹子的材质、色彩的选用,角度的建构上都表现出有规律的对称,这似乎让同伴受到启发,他们开始注意到左右对称的方法。
同伴经验影响期教师的指导策略:
让不同水平的幼儿一起游戏,凸显同伴的影响作用。
教师有意识地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一起参与夹子区的游戏。在自由玩夹子的过程中,比较有想法的睿睿成了同伴的榜样。在他的影响下,同伴很自然地投入到机器人的建构游戏中,从开始的模仿逐渐搭建出有自己想法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游戏发展停滞期
机器人建构游戏在夹子区持续了一个星期。幼儿的兴趣逐渐回落下来。游戏似乎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区角活动就快开始了,当问道睿睿:“你还想不想去夹子区搭机器人了?”得到的回答是:“不想来了,玩腻了!”这天睿睿选择去美工区玩。
游戏发展停滞期教师的指导策略:
1.尊重幼儿的游戏选择,允许暂时离开。
当玩了两天的睿睿对夹子区表现出冷淡的情绪时,教师没有硬性要求他再去夹子区,而是尊重他的选择,允许他暂时离开夹子区,让他去美工区参与活动。
2.增设辅助材料自助区,点燃探究热情。
由于没有新材料的介入,幼儿的玩法受到限制,从而造成兴趣回落。教师敏感地发现问题,及时展开讨论,共同搜集废旧材料,创设辅助材料自助区,通过材料的新增,再次点燃幼儿探究热情。
第四阶段:主题创想发展期
新增材料自助区后,幼儿创意的内容又鲜活起来。此阶段,教师除了关注幼儿表现,理解他们的游戏行为,更适时介入游戏,推动幼儿的经验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游戏——双笔筒诞生记
一天,小萌的夹子笔筒引起睿睿关注,他大声宣布:“好!明天我就去做个双笔筒!”
第二天,他带着游戏计划冲进夹子区。很快,完成一个高笔筒,满意地说:“搞定!”他似乎忘记做双笔筒的计划。教师开始介入:“为什么你的笔筒这么高?”“可以用来放很长的笔。”我赞叹他心思细腻:“嗯,设计得真好!”“听说你想做一个双笔筒?“嗯,可是太难了。”他流露出想要放弃的神情。“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双笔筒?”“应该有两个筒,这样可以放更多的笔。”“你觉得有什么困难?”“两个笔筒的连接有点难”“哪些东西可以用来连接?”“噢……我想到了!直接用夹子!”他欢呼雀跃起来!接下来睿睿驾轻就熟地完成双笔筒。很快,我注意到笔筒之间的连接并不稳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可以自己发现并解决:“你的笔筒能放多少支笔?”他得意地炫耀起来,“看我的!1支、2支、3支……”突然笔筒啪踏一声,掉落到地上。睿睿露出惊讶的神情,我也故作惊讶地追问:“呀!怎么会倒下来?”他趴到垫子上:“我知道啦,得想办法让夹子撑到地上才稳。”激励性的小“困难”,引发更为深入的探究活动。
主题创想发展期教师的指导策略:
1.关注游戏,让探究内容更加持续深入。
游戏过程中,教师发现制作笔筒的主题,夹子夹在纸杯的什么位置能保持稳固,成为幼儿游戏中新的探究点,随着游戏的发展,探究的内容持续深入。
2.分享交流,让同伴成为相互的激励者。
游戏结束后,一次小小的分享,再次调动幼儿的热情,“谁的笔筒最稳固”的话题对幼儿提出的新的挑战。在分享、观察、比较中,幼儿成为互相的激励者,推动游戏的深入发展。
3.丰富经验,让幼儿制定自己的游戏计划。
为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笔筒的经验,开展调查研究。经过充分的师幼、幼幼之间的交流,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游戏计划,探究目的性进一步增强。
4.对话搭建,让教师成为有效的游戏同构者。
在有主题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幼儿碰到困难时,教师及时捕捉介入时机,通过有效对话,给幼儿搭建梯架,参与支持幼儿探究。幼儿通过吸纳建议、积极尝试,获得成功体验。
5.困难激励,让幼儿成为深度学习的探究者。
当笔筒稳固性出现问题后,睿睿不断改进连接方法。幼儿高度的专注、坚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惊喜,从一次次失败到反复尝试,幼儿原有经验不断翻新,抽象的概念,平衡、重心等问题也在不断尝试中逐渐清晰,一个深度学习的探究者形象展现出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