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构建语文精彩阅读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文字的内涵和语文的魅力,“读”是理解文本、积累词汇和引发共鸣的最重要的手段。虽然以“读”为本的课堂效果得到认可,但受到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手段的区别,语文教学质量往往得不到提高。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提出适应我国初中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课堂 以“读”为本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深的意识到“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将“读”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推动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的融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
阅读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积极意义。根据调查和研究,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局限性和刻板化。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个体发展,更多的还是注重考试成绩和考试重点,导致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注重“答案”是否正确,学生答到了哪些得分点。课堂讲解也着重于解题技巧和方法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和表达。阅读课堂时间有限,为了传授更多的解题技巧,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以期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固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和阅读都处于被动状态。例如许多语文教师会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往往学生在阅读中很难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文章所表达的意境。我们并不是不强调目的化的阅读,但是我国初中生习惯了目的性的阅读,很难掌握文章中心和大意,久而久之阅读模式的固化,限制学生的阅读发展空间。初中学生的阅读受到“快餐式”文化的影响,很难静下心阅读文本,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我的想法产生质疑,表示电子小说也是文字,他能很快的看完一本20万字的小说,看小说也能提高他的阅读能力。这种现象的产生表现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弊端,勿把阅读速度当成阅读能力。[1]
二、构建语文精彩阅读课堂的具体策略
1.默读检索,提高理解能力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材中阅读文本通常都是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精挑细选,择选出来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文本。教材中的文本、素材和扩展知识,都是经过筛选到达学生脑海里的。学生不能意识到这些文章的价值和美,是因为自我检索能力的不足导致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检索和默读都是很好的,帮助学生从书本中学习知识的方法。学生的辨别能力不足,在往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书本的选择往往出现很多选择上的难题。与作者进行对话是直接的交流方式,要想与作者之间进行思想的碰撞,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大意。默读可以避免学生之间语言上的干扰,为自己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阅读理解的文本作业中,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的目标很有可能让学生失去阅读的理解能力,难以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检索阅读旨在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一本书或者文章的大致轮廓。我们强调开放式的检索阅读之后,提出三个问题,考察学生默讀的效果。[2]
2.诵读深入,以声传情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具有鲜明的交际性和语言性。构建语文阅读课堂,诵读可以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更好的驾驭文字。诵读把文字的语言、声调,用读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能够体味文章或者诗歌的情感,从字里行间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面对不同的教材、文本、内容和特点,都需要教师因文而异的应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诵读。例如在诗歌类的文本中,教师可以播放著名的朗诵音频或视频,给学生一个大致的参考,接下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诵读诗歌和互相评价,使学生在良好的诵读环境下,敢于开口读、大声读。我们强调,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模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使阅读课堂充满诗意和情感。在自由诵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到讲台上展现自己,在带有感情的诵读之后,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充满感情的朗读,构建出良好的阅读氛围。从阅读教学的开始和结束,良好的环境不仅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还能帮助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3.评价和反馈贯穿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目标,来进行教学指导。传统的教学观念存在许多误区,以下就从教师讲解文本和评价学生作业两个方面,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师在讲解阅读理解和课文时,很容易把答案当做“唯一”,出现教师用答案来教学,而不是以答案来作为参考的现象。所以我们强调,不要将单一固化的答案,当做唯一正确的。有时学生的思维和看法对于教学创新和个人发展来说,都具有实际意义。教师讲解阅读理解时,给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多角度的看法,提供阅读思路才是最主要的。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将答案当做唯一标准,否定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从学生的书面作业中,看到学生不一样的一面,从而进行总结、反思和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发掘了学生的更多可能,也适应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评价和反馈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这需要教师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才能发散学生思维,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在不断地评价和反馈中,教师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有兴趣去“读”才是关键。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制作读书分享ppt,用讲授的方式,为大家介绍自己的读书感悟或者启发。[3]
参考文献
[1]马娴.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2]冯现德.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探析[J].成才之路,2015(36):92.
[3]张洁.以读为本,构建语文精彩阅读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5(08):48-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