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名著阅读“三课一练”课程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实践活动的跟踪指导为依据,从初中名著阅读“指导课”“汇报课”“拓展课”“复习课”的课型确立角度,探索基于部编教材“三位一体”指导思想的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建设的途径,落实国家课程地方化的要求。
  关键词:名著阅读;三课一练;课型
  名著阅读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无法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养成阶段的初中生,阅读对他们的精神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名著阅读却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短板。近几年虽已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和探索,却难以改变其艰难的现状:初中学生的阅读大多还处于无趣无序、无法无径、盲目散漫的状态;教师虽对名著阅读教学进行了许多探索,却因一无章法、二无定式,仍然是处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散打状态。
  针对这种状况,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设计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突出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同时,把名著阅读作为教学内容编进了教材,并要求进行“导读”,使读书活动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
  随着部编教材的使用,整本书阅读如何落实,名著阅读教学如何进行,亟待解决。
  为此,我们开展了初中名著阅读“三课一练”课程的探索。
  一、 初中名著阅读“三课一练”课程概说
  (一)概念解释
  以部编教材必读和推荐阅读书目的名著为主要教学内容。“三课”是指名著阅读指导课、汇报课、拓展课,“一练”是指名著复习课的强化训练。辅之以两个阅读实践的跟踪指导,使之与四个课型的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具有前后顺承关系的知识性,符合学生心智和能力发展的规律性。以部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思想为指导,以课内名著教读、推荐名著自读、课外自主拓展阅读及在运用方法与知识解决阅读问题的实践为依据,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它以教材导读的必读名著为抓手,以推荐阅读名著为“练兵场”,以课外同类名著为自主阅读的天地,让学生从学会读一本书到会读三本书,甚至能读多部同类课外书。
  (二)操作程序
  教学程序为:阅读指导课→整本书阅读实践指导→阅读汇报课→拓展阅读实践指导→阅读拓展课→阅读复习课。
  (三)主要做法
  1.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和好奇的心情走进阅读。
  2.教会方法:根据部编教材的编排及名著的体裁和内容特点,做到“一书一法”。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成阅读小组,定期组织汇报展示活动。
  让学生自己准备、筛选、编排汇报的资料;设计自己的读书卡片、阅读手抄报、专题班刊。目的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四)教学要求
  1.理念一致。名著阅读教学的编排理念要与部编教材一致,课内名著教读→课内推荐名著自读→课外同类名著自主阅读。
  2.学会迁移。不仅能读整本的课内必读名著,还要懂得用同样的方法阅读整本的推荐名著,甚或是多部的课外同类名著。指导课,教学生用方法记录阅读要点;汇报课,让学生陈述阅读要点;拓展课,让学生比对同类作品的阅读要点,区分异同点;复习课,让学生运用掌握的阅读要点解决文段阅读中的问题。
  3.梳理归纳。不但要学会阅读,还要学会把获得的知识积累、分类、归纳。
  初中名著阅读“三课一练”课程贯彻“课程标准”精神,从教学的角度入手,让老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样可学,是对“初中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深入探索,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二、 “三课一练”课程的基本课型
  (一)名著阅读(读前)指导课
  主要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指引学生阅读途径。
  教学环节
  1.激发阅读兴趣
  2.指导阅读方法
  (1)批注式阅读法:用简单明了的语句记录看书时的体验和收获,记录阅读时瞬间的智慧火花。
  (2)以阅读探究的“专题”为导向,指引学生围绕“专题”来展开阅读实践。
  (3)先培训小组长如何选择专题,再由小组长组织组员研究具体的专题方向。
  3.方法演练与总结
  4.任务驱动:
  (1)阅读内容与方式
  (2)阅读实践跟踪、指导
  (二)名著阅读汇报课
  主要目标
  通过“阅读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作品的主题、内容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提高整体概括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语文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
  1.自主阅读成果展示
  2.小组专题研读成果汇报
  3.阅读分享,引导提升
  4.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1)整理课堂笔记,构建个人名著阅读知识库。
  (2)用所学方法阅读教材推荐的名著。
  注:每一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其他组的学生互评打分,组长统计分数。最后给优秀读书小组颁奖。
  (三)名著阅读拓展课
  主要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知识与阅读方法解读推荐阅读作品,并能通过比较阅读强化对阅读方法的把握,积累相应的知识,拓展阅读视野,享受自主阅读带来的喜悦。
  教学环节
  1.热身运动导入:学生谈必读名著读后感想
  2.分组进行推荐作品阅读成果展示
  3.必读名著与推荐作品比较阅读
  4.自主阅读天地(荐书台):课外同类作品推荐阅读展示
  (四)名著阅读复习课   主要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积累与运用名著阅读实践中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
  (1)知识竞猜,了解学情
  (2)梳理内容,整体把握
  (3)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4)比较阅读,强化巩固
  三、 如何实施“三课一练”课程
  实施名著阅读“三课一练”课程,要特别注意两个关键问题:
  (一)如何激趣导入
  初中名著阅读“三课一练”课程非常强调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阅读指导课中首先就要求激趣导入。激趣方法很多,如何选择最佳手段呢?例如《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课,老师们准备了这么些激趣导入方法:
  1.通过与学生谈话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来导入。
  2.分析文章不能离开作者的生活背景,结合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具体背景,讲成小故事和大家分享,激发学生兴趣。
  3.用童年趣事激发兴趣,还可以用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的图片激发兴趣,讲鲁迅的成长历程,他是如何成长为大家的故事,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4.以“假如你在40年后回忆童年和少年的事,你会写一些什么事,什么人。为什么写这些”的问题导入,由此引到《朝花夕拾》。
  5.给学生讲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文学贡献,进而引导学生,对于这样一位伟人,你想知道他的童年吗?以此导入。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激趣导入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却要匠心独运。不论我们怎么导入,都要坚持一个原则:根据学情实际需要选择导入点和导入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更快地把学生带进作品中。
  (二)如何进行读法指导
  初中名著阅读“三课一练”课程强调“一书一法”,突出特点。
  例如,《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文学,那么就要采用纪实文学的阅读方法:(1)浏览目录;(2)摘录要点;(3)精读评論。
  《昆虫记》是科普文,科普文的阅读方法是:(1)速读;(2)精读;(3)“速读制名片,精读悟人性”。
  《艾青诗选》是诗歌,采用诗歌的阅读方法:(1)朗诵;(2)筛选关键词;(3)联系创作背景赏析诗歌。
  这些阅读方法的选择,不但符合了“一书一法”的要求,也突出了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阅读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