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与阅读具有紧密的联系,而名著是全球文学史的精品。通过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促使初中学生主动体会文章信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意义入手,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期为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效果提升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名著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明确要求初中语文课堂应进一步深化阅读教学,为初中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初中学生形成个体化感悟。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初中语文课程具有独特的人文实践性,通过学科人文内涵的充分挖掘、提炼,可以促使初中学生获得独特的人文体验。因此,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意义
1.1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通过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初中学生了解历史痕迹。如某一地位或某一阶段历史发展情况等。促使初中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为后期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1.2开拓语文知识学习范围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大多以教材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学生知识获取途径。而通过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促使初中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知识,为班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及思维拓展提供依据。
1.3提升初中学生文学修养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阶段,初中学生需要进行多种题材名著知识学习。通过学生对优秀名著精华的内化吸收,可以进一步提升班级学生文学素养。
2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2.1尊重初中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律
不同学生在阅读同一本名著时,往往具有不同的感受。其个体感受与自身性格特征、价值倾向、思想认知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尊重初中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律,鼓励初中学生在名著学习过程中探讨自己的感悟。以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朝花夕拾》为例,在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可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即继续指导初中学生阅读整本名著的能力;帮助班级学生了解作品内容;引导班级学生对社会及人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课程目标制定完毕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引入课程。随后向班级学生介绍作者及《朝花夕拾》写作背景,带领班级学生初步感知《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藤野先生》、《无常》等文章。最后初中语文教师可要求班级学生联系作品,对《朝花夕拾》中人物进行分析。随后根据班级学生回答情况,对《朝花夕拾》表达内涵进行进一步分析。如部分学生认为“阿长”饶舌、多事且粗野,但是部分学生认为“阿长”宽厚、仁慈且淳朴。此时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班级学生对具体文章片段进行品读,探究作者对于“阿长”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矛盾的感情,揭示近代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摧残,进一步升华文章主题。
2.2拓展名著阅读范围
拓展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政策下的语文知识重要学习渠道,通过教学人员结合实际生活对语文名著的深入分析,可以促使整体初中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名著阅读活动中,为其阅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依据。如在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威尼斯商人》课程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初中学生感悟剧本体现的崇尚正义、友谊、仁爱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教学目标,引导班级学生在课程开展之前对《威尼斯商人》写作背景及莎士比亚简介进行简单分析。随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初中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进行课文阅读。如这场戏是围绕什么纠纷进行的?这场戏是如何一步步将矛盾推向高潮的?在学生回答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带领班级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依据庭外调解——法庭判决——剧情逆转——陷入绝境等过程,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最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哪一个人会恨他所不愿意杀死的东西”、“拿我的手、我的头、我的心做抵押”为教学要点,引导班级学生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帮助班级学生学会辨别假丑恶,寻找生活中真实、善良和美好,促使初中学生内心产生共鸣,升华课程教学主题。
2.3挖掘名著核心价值
理解文本内容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带领班级学生深入浅出的品读鉴赏,促使初中学生了解名著的核心价值。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推荐阅读《西游记》为例,《西游记》是一部初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著,多数初中学生从小就从电视剧、动画片或者故事书中获得了关于《西游记》的知识。但是如何促使初中学生学会感知课文小说,归纳故事要点,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与班级学生交流以往观看《西游记》的感受,引入新课。如:谁可以说说《西游记》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精神?在上述问题提出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带领班级学生将课文划分为三个模块。即一到七回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八到十二回唐僧出世,取经缘起;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众人成佛。在班级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情节,为班级学生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由仙石化成,典型情节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车迟国斗法等。孙悟空表达了一种嫉恶如仇、坚韧不拔、积极进取、追求自由的理想主義精神。在逐一分析《西游记》中人物形象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精彩故事大讲坛”为专题,邀请学生讲述西游故事。并依据《西游记》整体内容,分析重要故事情节。通过《西游记》整体内容的分析,可以帮助初中学生理解《西游记》核心内涵,为其他名著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3总结
综上所述,中外经典名著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结晶。为了促使初中学生了解中外经典名著内涵,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初中学生为主体,遵循初中学生个性发展规律,逐步拓展名著阅读范围,不断挖掘名著核心价值。促使初中学生真正了解文章核心内涵及名著特定创作背景,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费靖静.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111.
[2] 陈东飞.经典名著阅读让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更有效[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26-28.
[3] 张静.初中阶段名著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与探索[J].课外语文, 2016(18):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2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