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多媒体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搭建直通车,从而引导学生钻研语文课本,积极探索文本,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232-02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有人说:“我们一只脚踩在现在,一只脚已跨进未来,未来已来!”这对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技术为教学服务已成为我们教师工作本身及其对学生的引领需要掌握的必修技术。众所周知,语文课堂的容量极大,内容多又细,涉及面广,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社会讲究高效、有效教学,那么有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融合,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本文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从声音、图像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视觉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重要性。
一、打破常规教学局限,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感知力不够,通常我们语文老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却还懵懵懂懂,不知其义,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抓住课文重点,采用图画、视频、声音、动画等等教学手段,设计好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直接的感受,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一手资料,解决课本难题,拓展思维。
《花钟》一课内容非常丰富,孩子们略读之后不是太理解为何要称为“花钟”呢?不说孩子们见到的花品种很少,就是我们这些大人对这些花了解得也不多。孩子们读完之后,问题就来了,什么是夜来香?什么是昙花?这些花是怎么组成“花钟”的?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呢?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先让孩子们欣赏这些花儿,再利用视频展现“花钟”,花儿在不同时间有序开放的场景,这样就能很好的帮助孩子们理解“花钟”的意思了。既巧妙的解决的孩子们的难题,又解决了本文的重难点。
二、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当局限于书本,而是应该以书本为载体,拓展知识多样化。单单的一位老师在课堂上不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利用他人的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将与课堂教学有需要的内容巧妙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走出了单纯的书本,面向广阔的知识海洋,虽然身在教师,手拿书本,却可在老师的带领下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另外有时我们可以要求围绕一个主题,让孩子们自己在网络上查资料,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然后一个小组合作研究,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拓展有效的空间。比如我们在教学环境保护这个单元时,就可以让孩子们围绕环境保护这个词去找资料,而不是我们平时单纯的让学生说几句保护环境的口号就结束,这样的拓展教学,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意义深刻。
三、活跃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活力四射
现在社会,玩的东西太多,手机、电脑、电视、层出不穷的电子玩具,让孩子们总是被吸引,语文课堂内容本就繁多,甚至有些枯燥,怎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目光,专注语文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呢?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创新,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融合,设计出新颖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学习,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比如笔者在教学《雷雨》这篇课文时,下雨前的起风,让孩子们听听风来之时的怒吼声,树叶发出的哗哗声,接着看到一道闪电划破乌云密布的天空,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创设情景,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了雨前那种雷霆万钧的气势中去,再细细品味课本中描写雷雨前的情景。让孩子们爱上语文课,爱上与文本对话这种形式,从而引导孩子们说说自己平时观察到的雷雨前情景,两相一对比,告诉孩子们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像作者这样写出好文章。
语文教学时,特别是阅读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上好阅读教学课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探索的重点。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点,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语文课堂教学活力四射。比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形式总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猜谜,有的是讲故事,有的是播放动画,有的是配乐课文朗读,总之多种多样,轻松的带领学生进入新课。
笔者在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的第二课时教时,首先复习了本课的二类及一类生字,紧接着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拉功能,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按动物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找出这些动物生字,拖拉到下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先后出现的动物名称生字,说说课文故事,既复述了课文又让孩子们有了表现的机会,从而让孩子们能很好的进入课堂。
语文教学实施的基础是课本,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引导者,使用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语文教学,让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合,才能更好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更好地在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搭建直通车,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容量将语文教学带入一个新的领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9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