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诞生了信息技术,它推进了小学的教育革命。教师如果可以学习掌握这门技术,并将其与教学相融合,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便能将新的活力注入原本乏味的学习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改变从前对语文学习的认知,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的思考与学习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融合策略
1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新课改下更倾向于素质教学,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还是将完成课本上的教学任务作为最终的目标,忽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再就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對知识点的接受能力,完全以自己的教学进度为主。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被迫去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在对教学传授的内容不能及时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排斥,从而降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将会大大降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2课堂教学过于依靠多媒体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其的影响,过于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教学现状过于依靠多媒体,这种现象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也起不到非常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依旧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靠多媒体,那么学生也会与教师一样,从而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离开多媒体后,无法进行自主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策略的优势
第一,能够明显优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带来的最明显优势在于其对过去的教学环境进行了改进,信息技术以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等全新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新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以各种各样具有吸引力的画面和音频给学生带来愉悦轻松的学习条件,发挥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保证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准。另外,互联网平台是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互媒介,将互联网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国际化水准,保证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真正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体验。第二,能够很好地实现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语文课堂教学往往都是利用纸质书籍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内容是编制好的,无法更改和拓展。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语文课本上承载的语文信息都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找到,可以说课本能够带来的学习资源非常有限。想要确保语文教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务必要将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来源进一步丰富,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正是符合这种教学新需求的。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策略
3.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实现与信息技术整合,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可选择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存在感增强,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语文知识,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语文教学内容,并且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使教师能够对教学时间及节奏进行更好把握,在课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情境教学法应用中,通过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够使多个方面融合为一体,使学生感受具体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山居秋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中国传统风景,让学生在这此场景中对诗中所表述场景进行感受,并且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合理设置,可使学生对作者所处环境及情感更好地感受,从而将这一内容更好掌握,得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鉴赏能力属于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鉴赏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因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够使学生鉴赏能力得以提升。另外,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还能够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更好理解文章写作特点及思想内涵,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具备较高水平的鉴赏能力。
3.2利用信息技术强调重点,解决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生动活泼、形声并茂、情景交融的美景,可见,教师可以依据信息技术的优势为突破重难点服务,可以在学生学习中的关键与疑难之处,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由此引导学生通过表象,激励他们进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判断、分析、概况和综合能力,使其思维延伸到更深处。例如,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学生在理解地理方面的内容时有一定困难,在学生产生疑惑的时候,适时出示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通过形象的图示,学生顿时豁然开朗。在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无愧于‘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时,课文内容比较概括,教师适时补充资料,相机配上几幅图片,例如濒危珍稀植物红豆杉、“活化石”—缺翅昆虫、珍贵的小熊猫、豹猫等资料资源,为学生创造性地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课文提供了材料和凭证,促进了语言学习的内化,练习运用和表达。
3.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教师要突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其产生真善美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并在学习当中完善个性、健全人格,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需要传授的重要知识点集中展现,使学生多方位吸引,激活他们的发散思维,让他们积极地予以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思辨,在思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文中没有表现出来的留白之处,教师也可以挖掘出来,并用信息技术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有层次性与深度感。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笔者集中展现了小男孩欺负她的场景、路人对她漠视的目光、爸爸对她的冷淡,通过这些画面的集中展现,学生深深感受到了造成小女孩的悲剧之一,正是当时人心的寒冷,他们的人情缺少温度。并挖掘出小女孩的奶奶生前对她的关爱,用信息技术予以展示出来,从而与先前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引申出,小女孩只要在天堂中才能得到幸福。这些环节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
3.4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思维得到良好的发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性认识比较强,但是这也不代表他们的思维能力仅仅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锻炼,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思维,如果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直观、形象、生动、唯美的学习材料,启迪他们对学习材料进行逐次加深地领会学习,并将课外的知识予以引进,从而丰富与拓展他们对知识学习的接触面,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丰盈起来,他们的领悟能力也会由此得到良好的训练。比如,学习《穷人》一文时,学生对当时的背景并不了解,但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补充当时俄国的时代背景,观看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生产场面,直观感受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处境,更能加深对穷人善良美德的认识。
4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它来辅助教师讲授新知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现如今,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渗透到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每一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习使用该技术来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柳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 潘明娟.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三重境界”[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3:57.
[3] 于强.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144.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六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0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