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分析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现状和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该流域环境修复需要从提高治理技术、加强流域管理、实行环境立法和培养环保责任入手,为西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西江 生态环境 污染治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2(b)-0129-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status and the main environmental questions of Xijiang River, it point out that river basi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should start with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watershed management, environmenral legislation and protection responsibility. The paper proposed the sugges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Key Words: Xijiang Riv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在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国家政策的时代背景下,2014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全面深化改革开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珠江-西江生态廊道。西江经济带大发展的同时,西江生态环境却遭到了破坏,违规排污等事故频发,如西江(广西段)镉污染事件以及突发性污染事故,对下游西江水质的影响恶劣,突发水质污染输移对取水和水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1],造成了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西江生态环境的改变影响着珠三角的生存和发展。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南麓,流经贵州、广西,流至梧州再纳入桂江后始称西江,西江河段长208 km,在广东思贤滘与北江汇合后转向南,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在珠海市磨刀门入南海,整个西江水系流域面积353 120km2,约占珠江流域面积的75%。西江是珠江流域内最大的航运通道。近年来随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沿江水系的广西、广东及港澳等对开发建设“西江黄金水道”,这对西南广大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沿江产业集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2]。污染事件对西江流域水环境带来了安全威胁,对生活用水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据广东省水资源公报显示,广东境内的西江流域大部分河段为Ⅲ类,进入西江(肇庆段),如跃龙涌等一些河涌为劣Ⅴ类,作为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的肇庆,西江区域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和恢复难度大、责任重,随着工农业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当地社会稳定。
1 西江中下游水环境现状
西江是富有独特生态价值的“生命水道”,对珠三角、港澳甚至东南亚都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工业的高速发展, 西江流域水污染日趋加重,西江某些河段水质也开始呈污染状态,西江支流发生重金属的污染事件频繁,水体的自然流动性无法完全控制,因此西江中下游水体生态环境脆弱,西江流域环境治理和保护已经提上日程。对西江流域20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測显示西江水体总体达标,但是部分水功能区水质仍然污染严重,甚至呈恶化状况[3]。肇庆市2017年第一季度水环境质量公布显示在监测的31条河涌中,有27条河涌为劣V类水质,新窦涌、波罗涌、贝水涌,因此水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挂图作战”。肇庆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度实施方案,羚山涌、石咀涌等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的目标还未实现。
微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因为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与水的类型、水质状况、有机物的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利用16S rRNA基因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对西江水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发现西江水体的细菌主要分为7大类群分别为放线菌纲微杆菌属,占序列总数的22.84%;中度嗜盐菌占17.14%;酸酐菌门中的Geothrix发酵氨基酸菌11.43%;α-变形菌门中的假丝酵母属,占序列总数的11.43%;新鞘脂菌属和立克氏体门,占序列总数的2.86%;β-变形菌纲25.71%甲状假丝酵母属和亚硝基梭罗菌属和β蛋白杆菌属,占序列总数的25.71%;未知细菌类群1,占序列总数的8.57%。
西江中下游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有:(1)西江局部流域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早在80年代前的调查已经发现西江水质受轻度污染,目前,西江是珠江流域中污染最重的河流,对珠三角饮用水源影响较大。西江的中下游受上游河水影响,泥沙多、水体浑浊、营养较高,西江中下游出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元素超标、硫化物和悬浮物较多。(2)西江水体生态系统失衡。珠三角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突破了西江中下游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超出水体自我修复能力,主要表现在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改变、鱼类生境遭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4],水生态系统趋向非良性健康发展。(3)西江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问题。西江流域面积广,又是矿产的富集地和开采地,桂粤两省(区)共处同一源流,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保护和治理难以协调和统一。 2 影响西江中下游水质变化的原因分析
西江中下游环境污染的原因以人为因素占主导,环境污染是造成水体生态恶化的源头[5]。首先,西江及其周边人口密集,过度需求使得水体生态平衡失去維护能力。其次,珠三角工、农业规模扩大的同时排污量加大,造成西江水质污染,其中最主要污染源来自食品、饮料、造纸、纺织、漂染、水泥制造、化学制造等两侧高污染项目,而超标物质如无机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因,其来源是农村城镇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河堤生态修复能力有限也是重要的外因。再次,管理上存在困难。水体空间上分散,治理目标难以达到,缺乏整体性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如跨区域水污染治理问题仍是难题。另外,交通污染加剧,西江作为黄金水道,有大量的船舶在海洋和西江之间频繁往来,含外来物种的船舶压舱水排放和水产养殖品种的引进是引起水域生态入侵的主要原因。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环保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够、环境治理手段和技术落后都是西江中下游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 对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西江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根据水域纳污能力,对突出环境问题“对症下药”,以推动西江经济带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严抓不合理排放和高污染排放项目入手,对于存在界限和区域的管理问题,政府应该参与综合管理,从整体上统筹规划。笔者认为对西江环境保护和维护及修复需要从污染治理、环境管理、法规建设、保护宣传几方面入手。
(1)污染治理。所谓源清流洁,是指整治源头。污水防治需要政府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对不同来源的水体实行专门的治理标准和方案[6]。笔者认为环境污染治理手段和方法需要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利用先进技术成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指出对像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十小”企业要重点治理,“十大”重点行业生产工艺、污染排放和污染处理设施运行进行监管,加强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工业废水应该实行集中处理,提高工业聚集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更新。对农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当也是水资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地下水污染防治应该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实行专用管线疏导,统一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点。开展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农村污水收集率,各城镇污水城市新区、工业园区和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清污分流的污水收集管网,加快建立合理高效的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建设以及跨区域结合的综合专业水质管理和治理机制。对船舶排污方面的环境治理,需要对压载水进行灭活处理,全面排查船舶污染接收、转运、处置情况,以防止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环境。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应该大力建设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8]。广西在2014年开始提高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就达12.3亿元[7]。另外,加大西江流域水体污染的治理、江堤保护、排污口的违章清理工作力度,以期尽快实现西江水体生态修复功能。
(2)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机制。环境管理涉及到人民的生态环境利益,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需纳入统一管理体系。严抓严管的环保格局,健全的机制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和政府的协调功能,制定详细的保护政策,对无组织排放水源严肃处理,加大投入环境监测的设备和人员,实行数据公开的监管方法有助于提高管理力度。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每年至少进行丰、枯两期以上全指标监测。养殖区从散乱改为集约,建立专门的养殖区,统一进行综合管理和利用,由政府主导,环保和水资源防治部门、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分区域配套建设处理设施。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开展污染河涌的调查与治理监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做到能及时、准确地解决好西江水资源管理。另外,探索跨省区流域生态建设方案,以实现水资源宏观上的可持续利用性。
(3)环境法制建设。环境立法执法是解决环境难题的关键外在因素。环境有价、污染赔偿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实践证明,用法律为环境安全保驾护航需要严格的制度。《肇庆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对各项环境信息公开,用环境保护制度落实河长制,把责任明确到人、到岗制度。结合国家及省的《水污染防治考核办法》制定的《肇庆市水污染防治考核办法》对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考核,实行西江水质保护和水资源统一调配的法制管理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地方水资源立法势在必行,如贵州率先实施污染环境罪满足群众的生态环境要求的同时也改善了环境质量。
(4)培养环境责任。普及环保知识、正确认识与宣传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只有将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为责任,树立大生态的生存观念、绿色发展理念,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和个体行为。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然而只要在生态可承受的范围内,生态能达到自我修复即可。群众对环境现状有知情权,只有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才能让大众对环境现状有所了解、有所醒悟,从而唤起大众的环境责任感。因此,水资源现状及污染状况信息发布有助于树立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4 结语
环境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以满足流域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十三五”规划的绿色发展发展规划实施要努力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西江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西江中下游为珠三角和港澳提供了水源保障。因此,提高治理能力、建立和完善水污染防治工作管理机制、培养全民环保意识,才能化责任为行动,形成文化精神,对保护西江水生态环境以及恢复西江水环境的修复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方神光,崔丽琴,张文明,等.西江中游红水河段突发水质污染物输移传播特性初探[J].人民珠江,2016,37(3):76-80.
[2] 李国深.西江中下游水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人民珠江,2000(3):40-42.
[3] 叶雅.西江流域水质现状及2005-2014 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6(8):18-22.
[4] 吴家勇,毛志刚, 陆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保前沿,2011(5):136-140, 145.
[5] 王肇鸿.西江流域生态与环境保护刍议[J].人民珠江,2005(4):73-74.
[6] 鄢恒宇,李琪琳.西江流域水环境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环境,2012(21):137-138.
[7] 刘民坤,陈湘漪.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62-67.
[8] 梁育兴,马焕基,叶晓鸿.西江流域生态生态工程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大众科技,2015(7):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7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