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错误资源,演绎活力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以生为本”的教学前提下,教师应当重点关心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学习互动,掌握好课堂中产生的教学资源,其中就包括看似无效的错误资源,尤其是小学数学,对课堂中的错误进行思考、引领、促进学生反思,也能达到教学效果,本文从巧用错误资源,达到升华学生思维,促进学习效果的目的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B-0043-02
在学习中,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学子中产生错误的,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映,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尤其是在逻辑思维较强的数学课程中,错误更是屡见不鲜。作为教师,不仅要坦然对待,也要化不利为有利,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资源,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自主探究的训练主阵地,同时,也让其成为学生思维转折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拓宽数学学习的深度。
一、顺从错误,培养辨别能力
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思维方式不同,难免会出现偏差,但学生出现错误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应当正视学生的错误,不能简单否定他们的思考结果,不妨顺应错误,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纠错,从而深入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判断能力。
例如,当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知识点时,有这样一道题“关于已知几倍多(少)几,求倍数”的题:“六一班参加数学小组的学生共20人,是参加书画小组人数的2倍少5人,问,参加书画小组的人数?”学生们很快列出:(20-5)÷2=2,以及(20+5)÷2=12.5两种算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只将算式列在黑板上向学生提问:“这两种算式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如何证明呢?”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算法的理由,有学生根据线段图进行分析,有学生则是根据题意得出算式,等到学生讲完,自然也就明白哪个正确了。于是,教师又提问:“若要使(20-5)÷2=2这个算式正确,题目应该怎么改?”学生们经过思考探究,一致认为要将“是参加书画小组人数的2倍少5人”改成“是参加书画小组人数的2倍多5人”。作为教师,看到学生在不经意间犯了错误,并不是立马指出,而是顺势让学生先用错误的方式将题目解答,再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正反辨析探求错误的根源,从而找到正确的解法,这样的做法会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有效避免重复犯错。这种顺应错误、化错为正的方法,不仅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
二、善待错误,树立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错误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智慧力量,如何挖掘出其中的资源,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错误行为,但也不能过分苛责,而是应当正确对待,在错误中找到学生潜在的优点,从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强大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概念时,教师出了一道题:“为了支援贫困地区,有一辆车载着捐赠物资赶往该地区,已知该车时速为每小时65千米,出发地距离该地区250千米,该车已经行驶1小时,还需要多久到达目的地?”学生们纷纷开始思索这个问题,有学生答:(250-65x1)÷65=2.85。但教师并没有公布正确答案和给出任何评价,而是首先鼓励学生讲述解题思路,并对他的想法给予肯定,表扬他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得到鼓励后,将极大的增强自信心,就会更加积极探究题目,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以上案例,教师正是通过善待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让学生在鼓励和表扬中爱上数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数学学习,进而获得数学综合素養的全面发展。
三、扩大错例,反思促进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有时可以利用错误资源,将错误案例放大,或者出一些相关的选择及判断题,帮助学生在错误与正确的判断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反思,学会辨别错误,找出差别,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本质上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为了加强学生对其中“平均分”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出了一道判断题:“把一块圆形木板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这个木板的1/2。”然而,学生的答案完全不同,教师没有立刻评价,而是将这个错误放大,让学生一起讨论,甚至组织辩论赛。正方1:拿来一张圆形纸当作木板,对折撕开,问反方:“将这张圆形纸分成两份,难道不是二分之一么?”反方1:同样把纸撕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问正方:“我们也将纸分成两部分,其中小的纸片难道也是二分之一?”正方2:“题目是说圆形纸分成两份,而我方将其平均分成两份,不就是二分之一?”反方2:“但是题目并没有说平均分,我们同样分成两部分,难道能说小的那个也是二分之一?”于是,教师总结道:“这么说来平均分很重要,占不占二分之一就要看是否将圆形木板平均分了,在辩论中反方抓住平均分将正方问题攻破。”通过这场辩论赛,教师利用学生错误,放大错例,让全班同学都更加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生的错误有时就是教师最大的教学资源,抓住错误,利用错误,挖掘错误的价值,在错误中找到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并通过正错辩论,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为数学课堂增添活力与精彩。
四、合作讨论,升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是动态及开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观点,出现教师无法预料的错误,因此,教师需要懂得挖掘学生的思维意义,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推进学生在数学思维上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小红、小明、小兰三个同学在公园玩竹筏,每个竹筏一小时40元,第一趟,三人合租一个,玩了一个小时,第二趟,小红、小明两人合租,玩一个小时,第三趟,小红单独租一个,玩一个小时,那么,每个人分别花了多少钱?”学生们纷纷开始解题,随后,教师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解题思路。学生A:3x40=120元,小兰花了120x1/3+2+1=20元;小明花了120x2/3+2+1=40元;小红花了120x3/3+2+1=60元。学生B:三人共划6趟,花了一共120元,其中小红玩了三次,占3/6;小明划了两次,占2/6;小兰划了一次,占1/6。教师向学生提问:“以上两位同学的解法对么?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交流讨论,发现错误,分析了错误的原因。由于学生受教材例题的影响没有对题目和情境进行深入思考,导致解题思路太简单。教师在发现学生存在错误时并没有采取立刻改正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这是因为,教师发现学生错误的原因是思维能力不够,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但同时也是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及时抓住这个错误点,及时引导学生转向正确的思维方向,同时,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也要注意它的实际应用,不应思维定势,而应该从实际生活角度考虑,让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总而言之,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是服务教学的有效资源,是充满活力的思维碰撞,能对教学起到正确的向导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当“以生为本”,正视学生的错误,并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好错误资源,使学生获得思维与情感价值的提升,为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葛亦陈.让错误资源成为课堂精彩的生成点[J].数学教学通讯,2016,(25).
[2]卓海鸟.直面“错误”演绎精彩——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08,(3).
[3]贾鑫洁.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运用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8,(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8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