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四季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校园四季活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科教学和学生活动之中。学校应充分挖掘季节的文化价值,在实践探索中创生具有美感、动感、生长感的系列活动。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基于四季活动中的“嬉夏”系列活动,立足校本,进一步融通学科教学和学生活动,让校园四季活动成为学生自由生长的“生命场”。
【关键词】四季活动;校园新生活;活动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1-0066-03
【作者简介】朱丽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26)副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教育是对生命成长的回归,在校园四季系列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挖掘季节的文化价值,在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学科育人与生活体验的视界融合中,整体设计、系统架构,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共同创生具有美感、动感、生长感的系列活动。四季活动中“嬉夏”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我们在回溯中思考,不断提升四季活动的实践与创造品质,引领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求知,在文化的浸润中拔节。
一、两轮“嬉夏”,全面创造校园新生活
学校开展的两轮“嬉夏”活动均与期末课程、暑期课程、期初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并形成整体策划、过程实施、展示分享三个活动模块。
1.第一轮嬉夏。
(1)整体策划:以“分享·体验·生长”为主题,由课程部组织“学科渗透,走进夏天”(学科教师)、“自主选择,拟定计划”(班主任)、“分组交流,完善计划”(学科教师与班主任)三个阶段的策划研讨活动。
(2)过程实施:暑假期间,学生按照在学校制订的计划,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体验探究,积累过程素材,确定分享展示的方式,并形成形式多样的作品,准备开学交流。
(3)展示分享:学校以“场馆巡展”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让班与班、学生与学生间分享见闻。校园成了“世博会”,5个校级馆、36个年级馆相映成趣。学生们带上“旅行卡”,玩转各场馆的同时,为自己喜欢的场馆点赞,最后在“夏日美食馆”,凭“旅行卡”上获得的文明印章换取奖品。
2.第二轮嬉夏。
(1)整体策划。活动以必修和选修的方式开展,其中节气常识是必修活动,主要由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教授节气知识,并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节气文化是选修活动,我们采用走班的形式开展,要求教师们跨越学科、跨越年级设计蕴含“夏元素”的各类活动。
(2)过程实施。我们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设计菜单式活动,分自制食品、巧手美工、饲养培育、旅游心得和调查记录等5类,每一类里包含7个项目,每个学生可任选2—3个类别。整个暑期,学生们按照选定的菜单计划,用各种感官触摸自然、感受生活,获得生命的滋养。
(3)展示分享。学校组织学生通过“小队推荐—班级海选—年级精品汇总—校区直播”的方式分享暑期活动成果,学校近百名学生走向直播舞台。镜头前,学生们尽情展示“嬉夏”成果,而屏幕前的学生则分享到了更多的精彩。
二、前后“观照”,逐步升级活动新思维
两轮“嬉夏”活动均于学期末启动、学期初展示,通过对两轮活动前后的“观照”,我们发现,学校层面的探索性实践发生了以下改变:
1.部门联动,让活动设计更富文化意蕴。
学生部和课程部联动,系统梳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设计传统文化、自然现象与科学、人文教养与艺术、地理历史、社会生活相互融合的综合系列活动。我们从“节气常识”“节气文化”两大角度提出分年段要求,作为必修内容进行文化普及。这不仅丰富了师生对四季的感知,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了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打开了师生探究四季的多元视角。
2.学科融合,让体验凸显前移后续。
学科教师以自己独到的学科素养和兴趣特长唤醒学生对四季的感性认知,将探究的视角延伸向不同领域:语文老师古诗中夏的意象、金蝉脱壳的神奇一刻,科学老师“神奇的水杯”,语文、音乐老师合作的夏日音诗画,数学老师的温度统计图制作,科学老师和美术老师合作的“太阳镜的制作”……
3.展示多维,让互动充满生长气息。
首轮场馆展示以部分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布置,是优秀成果的呈现。第二轮嬉夏,我们将分享展示重建,倡导过程分享。依据前期活动分类,学生分别在小组、班级、校级层面以现场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不仅呈现学习的收获,更把学习的过程用不同方式进行了展示。汇报过程中,听者的好奇追问,增进了现场的互动,促进了分享者的再思考,也激活了其他人的探究欲和兴趣点,使分享展示的过程更生动、更有生长的气息。
4.主体更新,让评价引领学生成长。
首轮“嬉夏”活动中,虽然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但场馆中展示的学生作品是教师征集后选择的优秀作品,学生还是被动的参观者、欣赏者、接受者。第二轮活动中,我们下移评价重心,让学生全程参与评价。推荐过程即学习过程、展示过程即锻炼过程,在不同层面的推进与展示中,学生也收获了来自不同群体不同层面的信息。最后,学生投票选择心目中“嬉夏达人”的同时,也在心中重建了自己对季节的认知。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生命的成长充满了活力和张力。
三、重新“审视”,深度开发育人新境界
“校园四季”活动让学校德育管理者和教师、学生一起重新审视熟悉的校园生活节律,创造性地激活和融通已有认知,实现更高层次的品质提升。
1.厚植四季文化根基。
四季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天文地理历法和历史民俗很多领域。因此,教师要对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天地人事、体现的文化精髓和智慧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积淀;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将四季文化更好地与学生的现代生活有效整合,真正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户。如我们的“数学与节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见表1),将与节气相关的内容贯穿于各年级,进行递进的教学目标设计。
2.提升活动育人价值。
叶澜教授认为,学科教学和综合活动是学校教育特殊性的体现,是师生在学校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也是师生学校生活的基础性构成。我们的四季活动以“生命·实践”理念为统领,以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丰富知识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科综合活动,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同及对学科的喜爱。六年级学生在“访春”活动中发现春天的红叶品种之多,远远超过秋天的红叶品种。他们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搜索、常州地区气温调查、数据分析、科学实验等,探究春天红叶变红的原因;在语文老师和信息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形成探究报告,用图片、书面或ppt等形式与同学、家长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活动跨学科之界、跨课堂组织模式之界、跨学习时空之界,是一次学科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一次探究之趣与自然之美的完美融合。
3.系统编织成长时空。
能否将学生的校园生活与文化传统、自然节律相关联?能否以综合融通的方式,让“访春”“嬉夏”“品秋”“暖冬”活动随季而变、而生、而长,发挥综合的效应?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将纵向“成长仪式”与横向“自然时序”整合,构建以“七彩童年”为经、“四季律动”为纬的“七彩四季”体验活动课程,每个年级4个活动单元,在每一个“活动单元”下预设3个小活动,分别指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文化)”“人与自我”,旨在引领学生以亲近自然、融入社会为主线开展体验活动,将学科教学与学生活动互相融通,沟通书本小世界与天地大世界,建设融学生能力培养和精神气质养成于一体的、富有教育品性的校园生活。
校园四季活动聚焦学生成长的真实世界,使学生的成长与学科学习、校园活动、日常生活、自然四季融為一体,拓展了学生活动的丰富性和生长性。我们将不断挖掘其内涵的独特的育人价值,使得“校园四季”在往复中绽放生命的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