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体育在小学课程体系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这门课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但是,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教师和学生往往不重视体育课程,或是只把文化课成绩放在第一位。这就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体育课的热情,因此,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接下来,我将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谈谈多样化教学法如何有效地在小学体育课堂进行应用。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法;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多媒体技术;分层教学
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并且不能完全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出发,不断将多样化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可以构建更加高效的体育课堂。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针对多样化教学法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增添体育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游戏教学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不得不要求学生对枯燥的体育项目进行反复训练。这时就需要在体育课堂加入一些游戏,调动课堂气氛,增添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训练,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最不喜欢的可能就是跑步,并且跑步效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有大幅度提升的。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不断机械式地训练,这样的方式即疲惫又单调,难免会令学生产生反感心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接力跑” 的游戏形式,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学生分为水平相当的五组,每组相同的人数,同时起跑并进行接力,最后给予最先到达终点的两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有一定的团队感,在充满趣味和竞争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课堂效果也必然要比学生反复跑要好。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直观感受,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采用口头授课,然后对动作进行示范。实际上,这种单一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像田径类项目,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教师无法完全展现动作要领,并且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而将多媒体技术穿插于小學体育课堂,既可以利用慢动作的视频效果讲解经典动作,引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又可以对抽象的体育项目进行生动展示,避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偏差。
以立定跳远这项运动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讲述并不能使学生理解透彻,所以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或训练的视频,使学生对不同的跳远形式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慢动作分解,对不同的动作要领进行逐一讲述。最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练习,在这期间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多媒体查询练习方法和技术动作。所以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可以为学生创造直观感受,突破教学重难点,展现更为标准的动作,降低由于错误动作致使学生受伤的可能性。
三、运用分层教学法,满足不同需求,调动全体学生的热情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兴趣和体质的不同,导致体育水平分层严重,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对体育课充满期待,能力稍微弱一点的学生便在体育课上无所适从,逐渐丧失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通过设置分层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进而开展学习。同时也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于一项体育项目的教学来说,只要能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
比如在乒乓球的教学训练当中,教师可以预先设置分组:技能组,该组主要针对身体素质较好,技术水平处于上层并热爱乒乓球运动的学生,该组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技能,教师通过讲授正规的乒乓球课程,提高学生比赛技巧,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乒乓球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提高自身水平;兴趣组,该组针对体能等各方面相对较弱的学生,以开展乒乓球游戏为主,在锻炼体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技能+兴趣组,该组主要面对的是各方面条件一般的学生,通过训练实现向技能组的过渡,当然兴趣组的学生通过训练也可以进入技能+兴趣组。这样通过分组教学,可以更明确每名学生的学习目标,避免“一锅煮”教学模式带来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更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在小学阶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小学体育教师要想提高效率,可以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入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正确认知,发掘并培养自己的兴趣,进而养成热爱运动、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并且也是最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程澄.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效果[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5):118+117.
[2] 杨国辉.谈如何以趣入手提高小学体育课堂实效性[J].才智,2018(10):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