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高中生学习养成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任何一种教育,只有被学生认可,才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意志,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对学生而言,他们应该明确遵守这些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了解其行为标准,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言行习惯的教育它既包括了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形成适合时代要求和社会规范的良好习惯,培养成功的人格。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却忽视了课前预习。主要的原因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1.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2.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3.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预习时又应该做到什么呢?1.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2.理顺预习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3.归纳预习内容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4.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人预习笔记。
  二、专心听课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思路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講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上课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三、静心学习的习惯
  学习只有自觉主动,否则是无法学好、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的。放平心态,不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和负担,要出自兴趣和需要而学。如果把学习看成是任务负担,就会感到学习是迫不得已而学的,你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要想提高学习自觉性,就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作一种生命、生活的需要,你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
  四、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有利于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的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五、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只有“吃一堑,长一智”,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六、积极应考的习惯
  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态度积极。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失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失败的影响。要为万一考不好做“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保障休息。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保证充分的睡眠,适当进行文体活动,保证身体健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审题认真,先易后难。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七、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掌握独立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含有想的意味。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八、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以上所说的几大学习习惯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教条。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意在让同学们借鉴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学校、老师、家长默契配合,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细节,齐抓共管,一定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楚奇. 高中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8):10-12.
  [2] 浅谈高中生的养成教育[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8):76-76.
  [3]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数学元认知水平的调查和培养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09.
  [4] 查海罡. 浅谈高中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179-179.
  基金项目:本文系来宾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文化建设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农村高中学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LBJK2017Z0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