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新生学习行为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体制,我国高校不断实行扩招计划,大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是大多数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同时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很多高校做出了很多有利尝试,比如“新生入学教育”等模式。本文主要研究了目前大学生新生的学习行为现状,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育改革体制 大学生新生 学习行为 学习适应性 建议
  引言
  历史的进步离不开创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也离不开创新,各个行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创新。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学生在由高中升入大学,大学新生有诸多的不适应,加之脱离了高中“保姆式”的呵护,踏进校门便进入了所谓的“迷茫期”、“困惑期”,更甚者称之为“颓废期”。深入大学新生群体,深刻分析大学新生的行为习惯特征,找准训练大学新生学习行为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更好地研究大学新生的学习行为。
  一、学习适应和学习适应性概念
  学习适应的概念:学习适应是指根据环境和学习的需求,努力调整自我学习状态使得自身和学习环境达到一定平衡的过程。这是一个普遍的定义,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周祥莲学者给出了一个更为详细和通俗的解释:是学习者为了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理性和行为,使其与学习环境相一致的过程。在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学习适应是一个自我调节,实现与学习环境和谐共处的过程,特别强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个体行为。还有学者认为,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适应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也是老师进行不断探索教育方式的过程。
  学习适应性:学习适应性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定义。关于学习适应性的概念,被学术界认可的是中国学者周布成下的定义。他在《学习适应性测试手册》这样描述,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克服困难,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的倾向,和学习适应的能力的过程。而学者田满在此定义上做了延伸和发展,她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从而达到良好的内外学习环境平衡发展状态。
  二、从高中到大学的过度
  1.高中与大学的差异
  高中和大学培养方案的不同决定了这两个阶段的学习行为的不同。如今时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各个行業工作者都需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理念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大学对学生的要求从高中必学转化为自学。现代很多学生都认为大学的学习环境太“自由”了,甚至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他们觉得没有老师的约束,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可以由自己支配,只有他们自己可以管理自己,但是很多人没有太强的自律性,选择了放纵自己。学生普遍可以意识到大学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规范自己的目标,但是仅仅停留在思想上,生活中他们选择放纵自己,痴迷于网络游戏,养成了懒惰的性格,对学习生活丧失了兴趣。
  从上述情况来看,从高中的“封闭”学习到大学的“开放”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大学新生无法适应这一变化,逐渐在大一生活中偏离了正确的航向。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中与大学学习的差别,是高校教育者重要的工作内容。
  2.课堂教学的适应程度
  大学和高中在日程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大部分的学生在适应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大学的课堂节奏较快,专业性强、听课学生多。同时大学老师们在授课时语速较快,节奏很强,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的受程度,加之课时较少,知识量、信息量大,在授课时基本采用PPT教学模式,更是加大了学生们的听课难度。很多课程采用大班授课方式,由于学生众多,老师很少与学生互动,课堂氛围差,有些后排的学生很难听到课堂内容,这样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变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1]
  3.学习动机问题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考生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但是在真正进入大学时,他们对自己没有清晰的定位,不知道自己以后做些什么,因此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在对于一些大学生进行调研时,一些同学对此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一些学生说道“感觉在大学学习不是唯一的任务,想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还有一些同学说道,“周围的学生学习特别努力,这让我感到压力,因此我觉得我必须比现在更加努力,从而跟上别人的压力。还有一些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学里没有压力,听课写作业,不都一样吗?”“我觉得在大学里学习为人处事也很重要的,当然上学肯定不能挂科”。但是大多数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上大学很迷茫。[2]
  从上面的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都很迷茫,没有规划他们未来的职业方向,甚至短期的目标也不明确。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大一学生学习不明确,缺乏动力。原因是他的职业发展不明确,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在大学第一年的关键阶段,一旦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这对接下来几年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在学生入学之初,开展及时有效的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十分重要。
  4.人际关系的适应
  大学除了学习之外,学生更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学把祖国各地的考生聚集在一起,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性格的学生都会存在,因此学生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很多学生在大一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究其本质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因此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不仅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同时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制定合理的入学教育方案,培养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更好融入大学生活。
  三、提高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1.调整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大学的课程呈现出专业性、探索性、发散性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高中那样通过题海战术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大一开学时通过新生教育使得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一变化,从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探索出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树立远大的目标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有不竭的动力源泉。与高中相比,大学的课余时间增加,选修课由学生自己选择,学校和老师的监督作用明显变弱。这时候要通过入学教育学生使得他们能够不断需要调整学习状态,明确学习计划,学会自我监督和反思。培养“适应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动手能力,在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认可自己提高自信心。如今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提高自我适应能力不仅是一种暂时的需要,也是生活中不断发展的需要。
  2.完善新生培养管理机制,重视入学教育工作
  不断建立和完善动态的大学新生培养模式,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培训的整体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新生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能把入学教育看成是一份一劳永逸的工作,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具有的特点不断进行完善。具体体现在:
  第一,在大一学年,学生很容易出现盲目学习、倦怠学习问题的出现。为了帮助大一新生更好更快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辅导员、班主任经常进行入学教育,通过学长成功的学习案例,帮助学生及时确立学习目标和动机,避免消极学习情况的出现。
  第二,大一新生对专业的理解直接影响他们对于专业的认识以及未来职业的选择。因此学院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或者老师定期组织学术报告,介绍专业最新发展前沿以及如何进行专业化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学业。
  3.提高髙中与大学的衔接度
  要在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前提是学习内容的融合。中学与大学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也有一定的联系。高中教育阶段注重学习的基本原理的学习,而大学阶段则是在此基础上会进行更专业、更深入的探究,从而使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这就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能够具有大局观和整体观,把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放在同一个框架中,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删除那些学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些课程,或将其由必修改为选修。因此,要有效解决中学“传统、难、偏、旧”的内容。问题是将非必修课程改為选修课,使其高中内容与大学学习内容形成更加紧密的结合。从而帮助高中在进入大学之前准确的选择专业,也可以在进入大学后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结语
  研究大学新生学习行为是一个高校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只有了解大学生内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但是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具体结合是一个时代不同类型院校学生的不同特征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更好的培养更加优秀的大学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批人才。
  参考文献
  [1]蔡颖蔚.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初步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10(09).
  [2]曹方.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6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