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是小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的初始阶段,此阶段的音乐教学以在旋律、节奏、音符三部分为教学侧重点。文中以节奏训练为切入点,分析和阐述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培养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 核心素质
  小学音乐教学以旋律、节奏、音符三部分的针对性讲解为基础,以脍炙人口的儿歌作为教辅材料。将节奏训练作为小学音乐有效性提升的切入点时,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感悟音乐的灵魂与情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和感知能力。
  一、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实践障碍点
  受到边缘化思维等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学往往存在课时难以固定、讲解随意性大、教师对音乐节奏教学与素质教学的契合性不足等问题。[1]
  其中,教师方面,作为教育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对节奏教学的价值、必要性、对学生节奏感、理解能力等认知的不足,使其很难在课堂教学中精准把控节奏教学的侧重点和节点。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等使节奏感训练教学的流于表面,必然导致小学音乐节奏教学难以真正发挥实效。[2]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
  1.波线展示法
  音符和节奏之间的关联性是教师使用波线展示节奏的重要依据之一。常规教育模式下,音乐教师往往应用多媒体展示歌词和音乐节奏的动态变化,如以波线的方式展示节奏的强弱、快慢等。部分教师在波线展示法的应用中,会选择邀请学生使用线条画出自己直观感受到的节奏和自己所认为的歌曲情感的节奏表现。[3]
  2.肢体语言表述法
  识记图谱和朗读歌词是音乐教师提升学生节奏训练效率、音乐素养的介质。以小学生的好动性为依据,肢体语言表述法应用中,教师可将肢体语言与情感表现的关联性作为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辅助。
  以《摇啊摇》为例,教师播放《摇啊摇》的歌曲,要求学生按照6/8拍强弱变化,做出对应的划船的摇桨动作。配合歌曲节奏速度的变化,学生的划船的摇桨速度变快或者放慢,教师借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契合来激发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此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利于教师具象化展示节奏与创作情感的关联性等。
  3.联想模仿训练法
  在联想模仿训练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脑海中已经存在的节奏标的物视为教学辅助材料,从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性角度入手,将歌曲的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节奏技艺巧妙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肢体、表情、声音诠释对歌曲的理解。
  以《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为例,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索班级内外的各类声音作为讲解素材,如上课下课的提示铃声、桌椅碰撞的声音、翻开书本的沙沙声、文具就掉到地上的差异化声音、擦黑板以及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声音等。从班级中拓展到校园时,与学生日常学习相关的声音如水房滴答滴答的水声、上课时队列深浅不一的脚步声、自行车的铃声、课间的闹哄哄等可作为补充。
  对于师生耳熟能详但是在课上难以呈现的声音,教师可通过语言描述,行为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模仿、表现声音。师生的合作探究和尝试展示均可作为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联想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基础。
  三、核心素质培育要求下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路径
  1.利用学生识记规则,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以具象化为主。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充满趣味、直观形象的图片作为引导学生感知节奏的工具。如将高低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在引导学生认识节拍的过程中,以图片标识的字作为分辨标准,图片中字的数量与音符的节拍对应。假设图片中有两个字,即可对应二分音符,假设图片中有四个字即可对应四分音符,以此类推。引導方式可按照你问我答的方式操作。
  在引导学生识记节拍的同时,教师可将“象声词”作为展示节奏特性的工具,请学生按照个人生活经验和联想力分析声音长短。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可将盛着不同高度水的碗、长短不一的钢管等带入课堂,请学生自行操作,体验和展示节奏的可变化性。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节奏和声音的敏感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很有可能被激发出来。
  2.发挥传统文化优势,灵活展示节奏
  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将脍炙人口的各类语言表达方式转化为节奏生动化训练的基础。以朗朗上口的唐诗为例,在朗诵之前教师可结合诗意划分节奏,比如“鹅鹅鹅——曲——向——向——天歌”,“床前——明月——光”,“小荷——才——露——尖尖角”等。此外,口技表演、顺口溜、儿歌等同样可作为节奏练习的范本,但是教师要在使用之前分析节奏不同层次的表现、特征、应用规则,以便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创造等方式感受节奏的无处不在。
  3.以已知动作节拍为基,诠释新节奏
  将动作节拍融入课堂教学时,需要操作者利用生活中已有的节奏,诠释新节奏。比如设定XX-︳X- 为拍手节拍表现,跺脚的节拍表现为XX-︳XX-X,在讲解歌曲时,教师可按照XX-︳X- 、XX-︳XX-X特征分解歌曲节奏,并完成歌曲节奏的已知节拍转化。学生利用已设定的条件来解读和分析未知歌曲,便于教师降低新歌曲诠释难度。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创作能力切入,教师可不断引导学生使用此方式进行模仿和创作。
  除以上方法外,教师还可尝试读出节奏,比如以“哒”字念节奏时,使用过渡法,利用手划拍。“走——走——嘀嗒——嘀嗒——走——走——慢走”的节拍X X︳XX XX︳X X︳X-‖就可解读成“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配合动作以读节奏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使用率较高,但是比较适合四年级以上的中高年级学生。
  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节奏训练的方式立于具象化解读音乐的情感、构成、创新技巧等。在使用集中训练法的过程中,教师可灵活选择适宜的素材和切入点,配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厉莹.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J].黄河之声,2018(16):89.
  [2]汪文静.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北方音乐,2018,38(19):231.
  [3]刘莉.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讨[J].北方音乐,2018,38(18):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