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堂多元对话的思维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在融认知活动与操作活动于一体的信息技术课堂,教会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主张和想法的多元对话,形成以对话为基础的“学习中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征和稳定思维习惯的思维品质,同时促进学生交往情感和伙伴意志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多元对话;信息技术;思维
  一、信息技术课堂需要多元对话
  “对话”通常被理解为表示两个或更多个对象之间的通信,或两个或更多方之间的联系或谈话。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对话不仅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发生在人与教科书之间,人与计算机之间。这种对话不仅以口语的交集为特征,而且以需要对话的人的理解和评价为特征。在此意义上,对话的对象得到了扩展,即主体(个体或小组)可以与任何有价值的客观存在(客体)进行对话。
  信息技术课堂的多元对话,是在技术困境中,学生通过与客体的多方交流,寻找问题解决的手段与策略。例如,与教科书等文本对话,与人机界面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合作伙伴对话以及与自己对话(元认知反思),以生成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性技术操作和策略性认知活动。
  学科思维素养的培养,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为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更复杂,更复杂的思维结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巧妙运用各种形式的思维改善知识获取,整合知识的灵活性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设计思维。它既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多方向的发散思维,又是一种多元的、动态的聚合选择性思维。信息技术是工具学科,但学科思维的训练不能机械化、工具化,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堂必须像其它课程那样,让学生大脑开动、小手高举、小口常辩,这正是课堂多元对话的价值所在。
  二、多元对话促进学生思维素养提升
  要大面积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设计思维素养,除各学科课程必不可少的师生对话外,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堂特别需要以下四种更具本学科特征的对话形式:人机对话、人与“文本”对话、伙伴对话以及线上线下对话。
  1.人“机”对话: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时间就是人机对话时间。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干预结果及时地输出(显示),供学生观察和理解;学生通过输入设备(键盘等)向计算机输入各种指令或数据,以使作品向设计的目标靠近。当下,这种人机对话采用了“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接近人类自然思维的图形交流。人机反复对话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简便的操作策略:常用软件的学习中,碰到当前对象的操作困难可以通过选定对象后的右键快捷菜单迅速获得解答,这有助于学生缄默性知识的掌握。当然,一些学生知道如何操作,但不知道有效操作的原因何在,这就需用更多的立体对话来实现。
  2.人“文”对话。大多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体例为:任务或示例(查看它),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和评一评。软件使用的程序性知识已被教材编者精心编列,一些简单的操作,学生能看懂图示,按图索骥即可。因此,教师十分有必要引导学生充分用好教材,让学生走进教材,亲近教材,阅读理解,促进学生与信息技术教材之间的便利对话,将教科书中的图形信息转换为实现目标的操作方法。当然,学生在参与教材最后的“练一练”“评一评”环节中更可形成学生与教材的互动对话、学生与自己的认知对话。
  3.伙伴对话。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堂的伙伴对话多产生于学生操作困难或作品评价阶段。伙伴对话可以让“小先生”及时和个性化的指导,它相对教师的教能更有效地解决伙伴的问题。因为提供解决方案的学生刚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清楚地知道在向同龄人解释和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什么,如何突出关键点。伙伴的对话不仅帮助了学习困难的学生,而且能提高优秀学生的学术水平,让他们更深入的思考了同伴提出的问题,在互动中发现自己思维不够严密的地方,发现更优化更简便的操作步骤,纠正自己的“想当然”。
  师徒互学式的伙伴对话需要异质分组。群体内的异质性,群体之间的同质性,使不同深度,广度和进步的学生在同一群体;强弱搭配,强的一方对弱的一方有帮扶作用,弱的一方也能在讨论中出谋划策,“先生”“学生”每个人的技能和品行可获得最佳的发展。
  伙伴对话的任务最好分层。学生可自主确定同一主題的不同难度任务,在“小先生”指导对话、评价对话时,操作技能和正确思维可分层传导,让作品设计的系统思维、作品中的关键要素设计,作品呈现的层次可以既让自己“吃得好”,又让自己的伙伴“吃得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感和胜任感。
  伙伴对话中,教师可恰当介入,组成三方对话。尽管教师在措辞和时间方面,从问题到答案方面都有最有效的方案,但学生解释的内容更易说服同龄人。教师倾听学生的困境和错误,倾听到“小先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可以更好地把握和引导思考方式。将程序性思维与策略性思维导向更高层次的计算思维规则。
  4.线上线下的立体对话。传统课堂中的对话一般都以口头方式即线下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课堂可以便捷地用“用技术教技术”的方式(如在线教育社交网站或app)进行组织教学,增加线上对话。在这类教学平台上,师生间,生生间在课堂内外可进行点对点、点对面的立体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老师通过平台将整个班的学习情况公布给全班同学,学生之间可进行作品点评、点赞,这种线上对话,是对口头对话的极大补充。其对话的过程和内容将以图文视音频多种文字形式永久保存在网站,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珍贵的学习档案资料。这种对话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技术传播更加有效。
  三、结语
  思维能力与创造设计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价值,多元对话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设计思维价值巨大。无论是从知识、技术和能力来看,还是从信息社会必需的信息技术思维方式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来看,小学高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都应充分利用多方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重组教学内容,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相对独立的思维训练单元,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变成多方参与多元对话的“学习中心”。
  参考文献:
  [1]管锡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编写组.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0.
  [3](英)罗伯特·费舍尔(Robert Fisher),刘亚敏(译).创造性对话:课堂里的思维交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向前.课堂展学中如何实现多元对话?——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教育科研,2016(9):110-112.
  [5]倪伟军.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中实施多元对话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