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导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堂课已经开始,而学生的兴奋点却仍停留在课间活动上,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还处于抑制状态。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呢?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使学习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授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对整堂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导入设计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新授课的导入要注重一个“导”字
所谓导,就是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或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要具有导向作用,要能够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教“圆的认识”时,教师一上课并没先问学生:“你们生活中平时见到哪些物体形状是圆的?”而是这样设问:“同学们,你们想想,我们平时所见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学生们都说:“都是圆的。”“方的行不行啊?”“那怎么行,方的怎么滚动呀。”接着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问:“这样的行吗?”“也不行,如果车轮是这样的,行起来那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噢,为什么圆的就行呢?”这样设问,画龙点睛,把圆的基本特征渗透进去了(即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教师边说边出示课题,然后让学生用圆规画出大小不同的几个圆,体会圆是怎样画出来的。然后让学生在圆里画出半径,能画几条就画几条,看谁画得多,画完后用尺子量一量它们的长度,看看能发现什么……教师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到学习圆的知识教学中来,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作了精心的设计。
二、新授课的导入要突出一个“激”字
所谓激,就是要激起疑问,激发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学生即将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让学生在宽松、融洽的条件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时、分的认识”时,教师采用“猜谜”的方法导入:“今天,我要给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听说要猜谜,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要猜的“谜”上来了。“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于是,谜语一出,学生就各说不一,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这时,老师拿出一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对学生说:“请看,刚才谜语中的‘哥哥’‘弟弟’各指的是谁?它们是怎么走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三、新授课的导人要注意一个“巧”字
所谓巧,就是导入的方法、火候要巧,令人有自然、恰当、水到渠成之感,使学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如教学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板书一组数:9、24、123、405、8220、10800……师生进行比赛,看谁最先判断出这些数中哪些能被3整除。学生跃跃欲试,但随着数位的增加,数目的增大,他们的判断会越来越慢,学生会想:老师用什么絕招这么快就判断出来了、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奥秘和绝招呢?教师抓住这一“火候”,启发诱导,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思索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索欲望,把学生带人广阔的数学天地之中。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选用、创造出其他丰富多采的新授课的导入形式,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授课导入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