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科学进阶课程实践研究中的情智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焦点,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情商与智商的双重发展,学生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本文对初中科学课程中学生的情智教育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科学  进阶课程  情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74-01
  一、情智教育
  情智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情商和智商的教育,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情商和智商,情可以指情绪、情感等心理情感,也可以指民族情、爱国情等高尚情操;智可以指观察力、记忆力等能力,又可以指迅速、敏捷等才智。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对情智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它认为情智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1.把握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是心理领悟和自我理解的关键,也是情智的基础。2.承受逆境与挫折的能力。3.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成功的基础。4.了解、识别、疏导与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通过调节情绪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
  二、情智教育中的初中科学进阶课程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指出学习进阶是描述学生对一系列基于学科知识的、连续的、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的工具,旨在刻画学生科学认知水平的发展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出发,经过高低水平的递进,从而掌握某个知识点的内在本质以及发展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学生的进阶学习。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所以学生的进阶程度也就不会相同,在如今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很难统一每个学生的进阶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知道,学生的个性往往是它创造力的表现,而创造力也正是学生人文素养的体现。所以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自身认知和兴趣爱好的前提下,也就是学生“智”与“情”的前提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反过来,再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智”与“情”。
  以“一氧化碳”知识的学习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可以分成三个教学目的:第一个层次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气味、颜色、燃烧状况和是否溶于水等;第二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掌握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等化学知识;第三个层次需要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一氧化碳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了解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这样,通过不同层次的目标,可以让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所处层次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课程的进阶。
  (二)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科学的理论知识要从实验中得出,又要在实验中被验证。所以,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机会,只有经过实验验证,知识才会掌握得牢固并且理解得透彻。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去进行实验,通过交流合作确定实验主题、实验方法等。
  比如在进行“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氧化铜、铁锈与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仔细观察金属氧化物与酸溶液的反应现象,并进行对比分析,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金属氧化物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基本规律。同时教师给学生渗透绿色环保化学知识,提高学生防止污染,绿色化学的理念,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了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态度,促进学生的情智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
  初中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情智教育的背景下,通过科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教学参与,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分析、想象、概括,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揭示科学本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发展学生的情智。布鲁纳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为”。由此可见,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科学进阶课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最有效、最直观的方法。
  总而言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智发展,将情智教育渗透到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情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晶:论情智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J],才智,2018(31):78
  [2]杨忠春:浅议化学教育中的情智教育[J],化学教与学,20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