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对静脉治疗的患儿有重要作用,可以减轻穿刺痛苦,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有效性。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小儿护理;针对性护理
静脉留置针为儿科常见疗法,是患儿进行输液和实施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由于其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留置针弹性好等优点,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果留置针置管后护理不当,会影响留置针置管的继续使用,并给患儿造成痛苦[2]。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有效性,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参照组女28例,男32例,平均年龄(4.00±1.26)岁,平均输液时间为(3.26±0.59)h。研究组女27例,男33例,平均年龄(4.62±1.30)岁,平均输液时间为(3.49±0.72)h。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小,gP>0.05,符合研究对比指征。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对患儿采取常规输液和輸液观察护理,对患儿表现的异常情况有效及时处理。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
1.2.1 穿刺护理 穿刺期间临床护理人员应对患儿临床反应以及表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若室温较低,可适当加热输液液体。穿刺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好巡回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工作。患儿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力度,密切观察穿刺点外渗情况,了解针头回血情况。若患儿表现出哭闹、不配合,需及时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使患儿紧张、烦躁和恐惧感及时得到缓解[3]。另外,在穿刺间隙,可适时向家属讲解输液相关知识、输液的重要作用,重点告知准确的输液量对治愈疾病的重要作用。
1.2.2 并发症的护理 1)出血护理:留置针后由于局部压迫时间短或活动过度,会造成患儿凝血功能异常,进而导致针孔渗血或皮下血肿。当留置针处渗血过多时,应尽快更换敷贴,并以无菌纱布吸收伤口处渗血。应指导患儿在留置针置管后的24h内减少运动量,且限制插管部位活动。一旦患儿留置针位置出现出血,会导致输液受到影响,甚至影响患儿情绪,导致患儿治疗依从性受到影响。2)针管感染护理:若留置针或治疗时未能进行无菌操作或者针管留置时间过长都会加大针管感染的几率。静脉流管的过程中若发现患儿发热,应考虑是否是针管感染,若是针管感染,要尽快拔管,针管留置时间不可过长。有研究人员对患儿实施针管感染的护理干预以后,患儿针管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达到16.67%。3)针管阻塞护理:针管阻塞可能是由于体位不当针管受压及反折,或是长期输入营养药后其中的阳离子复合物残留使针管难以洗净所致[4]。一旦发现针管堵塞,应用尿激酶或肝素稀释液溶栓,并且针管阻塞会严重影响输液治疗的效果。因此,在留置针以后,需要护理人员对针管是否阻塞以及阻塞发生原因进行密切观察。4)针管脱出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很多患儿家属会忽视对针管的保护。护理人员在每次更换敷贴及固定针管时要注意观察针管深度。一旦发现患儿针管出现脱落,应立刻拔管,不能将脱落针管再送回血管。
1.3 效果评价
对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穿刺以后患儿没有发生不良反应为显效;穿刺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经过简单护理以后消失为有效;穿刺以后患儿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为无效。同时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静脉血栓、堵管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率(%)用于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参照组为76.67%,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
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研究组为5.0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在短时和单次的给药中比较适用,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降低患儿由于反复穿刺而产生的痛苦,消除患儿对治疗的恐惧,稳定患儿家属的情绪,对临床中的用药有明显的帮助,在急危重患儿抢救用药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广泛[5]。此外,由于小儿的静脉比较细小,容易滑动,加上小儿的配合度较低,因此难以进行穿刺。而静脉留置针能够降低患儿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容易造成导管堵塞、脱落等负面情况,这使得留置后非计划性的拔管率有明显的提升[6]。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叶尔丹.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6):186-187.
[2] 张荣杰.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3):262-263.
[3] 张晓影.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8(26):180-181.
[4] 李玲燕.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31):239-240.
[5] 宋亚欣.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3(07):103,184.
[6] 章静.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02):182-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9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