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卡壳的西瓜虫探究活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春天到了,我带着中班孩子去幼儿园的小花园寻找小动物,孩子们在大树上、草丛中陆续发现了蚂蚁、蜗牛、蜘蛛、蚯蚓。泽泽无意间翻开一堆枯叶,几只虫子钻了出来。他惊讶地大喊,引来同伴围观。“西瓜虫,西瓜虫!”乐乐认出了这种虫子。浩浩说:“快抓住它!”泽泽捡了一片树叶,想让西瓜虫爬到树叶上,同伴们见了都来帮忙。被树叶一拨弄,西瓜虫卷成了小球。浩浩喊了一声“用手抓吧”,便直接动手把西瓜虫抓了起来,并对泽泽说:“去找个瓶子来。”同伴们见状,都兴奋地抓起了西瓜虫,没多久就抓到好几只,全都收集到泽泽找来的玻璃罐里。回到活动室,我把玻璃罐投放到科学探索区。第二天上午区域活动时间,几个孩子主动去观察西瓜虫。他们一会儿拿放大镜看西瓜虫,一会儿把西瓜虫抓出来放到桌上、手上玩,一会儿晃动玻璃罐,看着西瓜虫在里面翻滚的样子哈哈大笑。当天谈话活动时,孩子们提出还想去小花园看西瓜虫。在举手表决后,18个孩子组成了“西瓜虫小分队”。看到孩子们在小花园各处投入地寻找西瓜虫,我设想,是不是可以由此开展关于西瓜虫的项目活动呢?回到活动室,我组织孩子们讨论“对于西瓜虫,你最想了解什么”,他们有的说想了解西瓜虫住在哪里,有的说想了解西瓜虫吃什么,有的说想了解西瓜虫怎么拉臭臭,有的说想了解西瓜虫怎么卷成球,还有的说想了解西瓜虫的脚、眼睛、肚子是怎样的,等等。我觉得这些问题涉及西瓜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值得孩子们探究,由此形成了项目活动粗略的框架和网络图。接下来,我便带着孩子们开始探究。考虑到他们对寻找西瓜虫很感兴趣,我觉得这正是引导他们探究“西瓜虫住哪里”的好机会。于是我先鼓励孩子们猜想,他们提出西瓜虫可能生活在草丛中、泥土里、石头下、枯叶下、滑梯下、木屋旁,等等。我引导孩子们把自己的猜想画在记录纸上,然后去实地寻找西瓜虫,验证猜想,并做好记录。孩子们发现西瓜虫经常躲在枯叶下,猜想西瓜虫可能爱吃枯叶。我们便一起设计了一个实验,收集了枯叶,特意堆在大纸盒的一角,然后把西瓜虫放进大纸盒,观察它们会不会爬到有枯叶的那边去吃。可是,探究活动并不如我设想的那么顺利。去探究“西瓜虫住哪里”时,不少孩子只是随便在地上翻翻看看,没有静下心来寻找、观察西瓜虫生活的地方;有的才找了一会儿就忙着抓西瓜虫玩了,或者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忘了探究的任务;很多孩子都忘了要记录,有的甚至把记录纸都弄丢了。考虑到之前抓来的西瓜虫被孩子们玩过以后第二天都死了,本着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引导孩子们找到西瓜虫观察过后就放生,但孩子们转头就忘了,还是乐此不疲地抓西瓜虫玩。为了鼓励孩子有意识地观察西瓜虫的外形特征,每次活动后我都会让他们画一画观察到的西瓜虫。但他们有的会在西瓜虫身上画小花之类他们喜欢的图案,有的还给西瓜虫画上王冠,这显然是想象而不是观察的结果。为了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每次出门观察前,我都引导孩子们做计划,比如某一次孩子们计划好重点去观察西瓜虫的脚,但到了小花园,没几个人在认真观察,他们更热衷的似乎是比赛谁能抓到更多西瓜虫,以及触碰它的身体逗它卷成球。我想,总不能让孩子一直停留在逗西瓜虫玩吧,这样孩子的学习品质和科学探究能力也许就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了。联想到孩子们曾在画上表现出西瓜虫密密麻麻地长着很多脚,于是我把问题进一步聚焦到西瓜虫究竟有几只脚,希望由此引导孩子带着问题深入探究。但也许是西瓜虫的脚又小又多还不停地动,大多数孩子即使借助放大镜也没能数清楚,最后还是回到班里通过相关绘本了解到西瓜虫共有14只脚。关于西瓜虫吃什么的问题也一样,也许是西瓜虫吃得太少了,孩子似乎很难观察到它们是不是真的吃了枯叶,最后也是通过绘本获知它爱吃落叶、菜苗等的。这一过程让我感觉毫无成就感,似乎与我想象中的项目活动差距很大。我非常困惑,孩子们确实对西瓜虫感兴趣,很多问题都是他们之前在讨论时自己提出的,可为什么在探究活动中他们一直满足于抓西瓜虫玩,把探究的问题抛在脑后?教师要怎样启发和引导,才能引发孩子的深度学習?
  您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如果是您,会如何对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9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