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教协同下耳鼻咽喉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耳鼻咽喉科学”学科是耳鼻咽喉科的专业基石,所涵盖疾病包括耳、鼻、咽喉、气管、食管及其相关部位,而由于环境问题,饮食问题,心理问题,不良习惯问题,使得耳鼻咽喉类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对这门学科掌握得更透彻,更严谨,但现在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课程内容太多,学生往往抓不住学习重点,盲目机械、按部就班的应付学习,不思考,不研究;而重“理论”,轻“临床”的态度,使大多数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践差之甚远。耳鼻咽喉科学重点在于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医教协同提出的要求。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入多样化教学工具、强化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教协同;耳鼻咽喉科学;教学改革
  2014年6月30日,教育部等六部门以教研〔2014〕2号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该《意见》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举措、保障措施4部分[1-3]。主要举措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毕业后教育制度,培养合格临床医师;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这些内容表明,耳鼻咽喉科学教学方法和方式必须变革[4]。本文分两部分进行阐述。
  一、问题
  (一)課时少,内容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医学各科相互联系,耳鼻咽喉科学的范围也加大,比如: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加入,更加增加了耳鼻咽喉科学的内容。耳鼻咽喉科解剖结构复杂,基础课程难且枯燥,临床表现也多,还有专业的检查内容,再加上传统非主要课程,使教学课时完全不够,有些内容被动调整为选修课,学生也很难在有限的课时里学习到全部知识,导致学生基本功不牢固,专业知识又不深刻,浮皮潦草。这样也给到后期结合临床时带来隐患。
  (二)对本学科不了解
  而耳鼻咽喉科解剖结构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检查方法专业性强,再加上大多数学生认为没有心脑等其它科好,以后也不想从事该科工作,再加上本学科内容深、专业性强、不易理解,在基础学习内容中又没有涉及相关的知识学习,所以关注度不高,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就是应付考试,临床实践根本不行。耳鼻咽喉科专业一般宣传少,学生对本学科不够了解和认识,所以不会也不想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
  (三)教学模式弊端
  由于耳鼻咽喉科临床诊断时经常需要配合器械,如鼻镜等,还需要影像学等方法进行临床诊断,而这些内容在理论课阶段基本涉及不到,导致学生在疾病诊断中很难理解,一些检查结果判断不准,有些根本不会看、看不懂等困难,使学生产生抵触、反感、畏惧等情绪。这种重视理论,而轻临床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实践临床的能力不足,没有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没有针对性
  有些教师认为理论知识就应按部就班,死记硬背,教学方法也不创新,不新颖,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全凭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能吸引学习的注意力,调动不了学习兴趣。没有具体的教具配合,抽象、难理解,学生就像鸭子听雷,很理理解和记忆。缺乏对学习的指导,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沟通、课后复习等,也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引导,反应力的训练。方法少、作用也不大。
  (五)教学内容方法不科学
  课本中对于临床治疗,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案部分的讲解方法存在较大的问题,而手术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中许多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首先不同的手术,其解剖结构不同,手术方法也不同,而课本中很难把所有解剖结构及方法全部列入在内;其次,课本中跟手术相关联的图片、文字较少,而仅这些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解剖结构、手术方法联系起来很难,调动不了学习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以上是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临床实习很难取得成绩。
  二、医教协同下耳鼻咽喉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在医教协同状况下,结合教学与临床的特点和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课时优化、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不断提高耳鼻咽喉科教学水平。方法如下:
  (一)优化课时、课程
  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是临床医学生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目标,需要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避免重视理论而轻临床的教学模式[5-6]。首先,大力宣传耳鼻咽喉科专业,让学生们充分认识、了解本专业优势,产生学习欲望,确定学习目标,由此加强对耳鼻咽喉科专业的重视度。其次,确定重点,调整课时,“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式教学。
  耳鼻咽喉科日常教学中,理论知识枯燥并难以理解,解剖结构复杂,尤其是对于鼻窦、中耳、颈部等解剖结构非常抽象,虽然课本中详细的解剖图谱,但作为2D图谱,对于血管、神经、肌肉走形、毗邻关系等无法用立体效果展示,而且与临床实际疾病状态下的解剖结构有很大不同,增加了学生临床难度[7]。需要改革,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加图像。如CT、MRI三维成像、电子鼻咽喉镜、耳内镜等检查,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学习们直观、轻松地学习到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又能帮助学生判断疾病的性质、范围、理解相关治疗方案、预测预后。然后,在理论学习阶段结束后马上安排学习临床知识,这样可以快速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操作中,容易理解,学习快,记忆深,对后期的临床实习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讲解疾病治疗时,如果有涉及到手术方面的知识,加入剪辑后的手术视频,用视频与课本里的文字、图片相结合讲解,解决课本中的局限性,将理论、解剖、与治疗很好、好快的联系起来,教师讲得容易,学生也方容易理解。最后,要提高教师的创新性与创意性,使授课内容精彩、丰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爱好。平时要多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了解学习的性格,爱好,进行个性化训练,培养出优秀、拔尖学生,让学生代表带引领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沟通、课后复习等,分组比赛、讨论、学习,让大家在竞争中轻松学习,不断进步,拓展思维,应变等能力。全面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强化临床实践教学
  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是医教协同下临床医学生培养的核心。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此后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做铺垫。所在,在临床实践时,要加强培训学生的诊断治疗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技能。除了常规培训的内容,还需要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学习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诊疗方法,特别是危重症的急救处理技能,常用、急救药物的合理使用。科技的进步,很多新理论,新设备,新方法,要加强掌握与熟悉。现在,对耳鼻咽喉科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升级,特别是以前治疗方式的再认识和新疗法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预后。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学习与掌握新知识的很重要,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后续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将来的临床工作岗位。
  三、结语
  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医教协同方案。对于耳鼻咽喉科教学而言,变革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都有了很多改变和创新,希望这些办法能够使教师与医学生共同进步,成为国家高层次医学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人类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旋,陈垲钿,任红苗,庄惠文,刘敏,熊观霞,江广理.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06):698-702.
  [2]王慧,陈正侬.耳鼻咽喉科学暑期学校设立的意义[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8,33(04):331-332.
  [3]Yuanke,Weiping,Zhang Cheng,Yaohongbing,Yi Wei. Thinking about the scientific teaching reform of the ear,nose and throat in coordination with medical education[ J].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2018(20):227-228.
  [4]吳旋,庄惠文,陈垲钿,张伟红,雷文斌,刘敏,熊观霞.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3):105-106.
  [5]徐红霞,盛国强.浅谈内镜在耳鼻喉临床带教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8,33(01):122-123.
  [6]阳俊杰,邓安春.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耳鼻咽喉科实习教学的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8):2808-2810.
  [7]吴文瑾,吕静荣,吴皓,向明亮.情境模拟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04):80-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9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