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参与式”德育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几年,我国在进行新课标改革,我国的德育教育模式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利用参与式德育教育模式可以引导学生们参与德育内容的生成,过程的互动和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参与式德育 模式 实践
一、参与式德育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1.参与式德育模式含义
教育者能够营造出学生参与的德育情境,并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活动的实践过程当中,让学生们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环节不断地进行提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参与式德育。参与式德育确立了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育者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当中,可以让学生们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反思,激发学生内在动能,促进学生有规律地形成道德的知、行、意、行。参与式德育模式是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进行教学,该模式的实施可以让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进行转变,由单向式德育向双向互动式进行转变,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进行转变。参与式德育模式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德育课程内容的开发以及德育课程的实施,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动态的角度理解课程,并且学习到课程的内涵。[1]
2.参与式德育的特点
(1)参与式德育的本质就是实践
德育与智育的不同就在于真正的德育需要让学生切身的参与进德育教育当中。其实在古代,德育教育就得益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例如要求儿童参与“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内外以达整洁”,这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规范。但德育教育演变到现在,却变成了一门学科,与劳动和实践渐渐脱节,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知善不行善,只注重口头道德,却不注重实际行动。学生的品德在实践中才有意义和价值,只有把那些口头道德都乐趣成实际行动才真正叫做道德,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正是因为缺少实践这一环节,才没有达到理想的德育目标。[2]
(2)参与式德育具有显著的开放性
因此,要让学生满怀兴趣的参与到现实生活中,满足他们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我们应全力提倡参与式德育。这种教育是指在教师们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们又参与到真实生活当中来,从而接受一种无痕的教育。那么很显然这样的德育不再受课堂的束缚,而是更多地倡导随境而生,却一定迎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这需要教师来创造一定的情境从而使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得到激励和提升。这种德育的特点是不断突破束缚,不停留于德育文本内容,并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这种德育表现明显的开放性主要在于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有互动性地生成,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终将走向社会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公民。[3]
二、开展参与式德育模式教育活动的条件
1.更新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德育观
德育观是小学教学阶段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指导思想,德育教育的开展主要围绕德育观的主体性,主体性包含启导和引发被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同时为被教育者创建和谐、文明、宽松以及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项教育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使爱教育者自主的、能动的、有创造性地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群体。
2.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开展参与式德育的必要前提条件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引导者,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及情感沟通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纽带。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摒弃以往教育中教师绝对的主体位置,重新界定教师和学生身份角色,从而使双方做出相应的行动。参与式德育模式下的教育活动需要教师从主导者变为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引导者和激励者,乃至合作者,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3.保证德育活动的广泛性及实践性
首先,广泛性包括全部可以参与到教育活动的学生,尽可能的做到全员参与,全班行动;同时还包含了教育活动举办的多样性,比如:心理座谈会、值日工作、家务劳动、生活技能比拼,以及各种科技、艺术和体育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活动进行中要把学生当作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在成长,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活动项目的选择、方案的制定及有关的决策等,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三、参与式德育模式的实施对策
1.创设德育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品德课中,可以让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故事的讲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与此同时,适当地让学生参与一些情节表演也是相当有必要的,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当中,由于感官的刺激会相对较快地融入到情境当中,从而得到正确的道德认识和丰富的情况感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说,科学合理的创设情景,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是相当有必要的。
2.丰富体验感悟,内化为行为规范
适当的进行小组讨论是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启发学生,提高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尽可能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及与社会道德相关的问题作为主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另外需要注意小组学习中探究形式 的多样性,通过自主思考或是与同学讨论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内化成良好的行为。
3.不断扩大资源,进一步丰厚主题
应该尽可能多地吸取来自于学生们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更快养成。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收集,在课前让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当然这些资料更多地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如果在课堂中能够更多地融入小组交流和讨论会更加有利于学生们达成共识,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多多参与实践,养成良好的品行
从某种程度上讲,道德实践活动可以说是促进社会的道德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身行为品德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参与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养成良好的品行。要适当地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形成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参与各项活动以及管理工作,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参与意识。
结语
使用参与式模式进行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存在的德育时效性差的问题。在未来进行德育工作时,学校、家庭、社区还需要注意,在参与中提升教师素质,与德育水平提高相结合,在参与中丰富德育课程内容,使参与式德育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在参与中转变德育模式,使参与式德育与师生教学互动活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施秋奕.参与式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7(10).
[2]黄希尧.主体道德生活与中小学德育模式改革[J].沈阳师范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3]寇翔.高校体验式德育模式的构建[J].今日财富,2017(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