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模式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班主任;德育;日常教育;人文关怀;模范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0—0030—0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均有重要意义。而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管理者与教育者,更应扛起德育大旗,于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中落实德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那么小学班主任应当怎样有效落实德育呢?下面笔者将围绕“小学班主任德育模式”这一主题做详细分析。
一、日常教育,潜移默化
学生的美好品质与良好面貌都是在一点一滴间形成的,像坐姿、站姿、写字的姿势以及习惯等小事件,看似不起眼、不严重,却会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学生长期写字姿势不端正,那么学生的身形就会受到影响,以后走路会习惯性地弓腰爬背,让人觉得没有精气神儿。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我们不能说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养成热爱祖国、奉献自身等高尚品质,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间渗透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习惯与优秀品质。例如,叫学生起立发言时,要提醒学生站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回答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当课堂中有人发言时,要提醒学生学会注意倾听,尊重别人,不能无礼貌地打断别人讲话,同时要做到认真倾听,熟记别人的讲话内容,以此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美好品质。再例如,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提醒学生见到教师、长辈礼貌问好,言辞举止要尽显文明,不能口说脏话、谩骂他人,要引导学生与别人和谐相处。像这些学习生活中的小习惯、小作风,许多教师会忽视,但其对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小学生处在情感、认知、智力发育的最初阶段,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最终会向别人展现出怎样的成果,全在于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的日常教导与影响。
二、人文教育,温情关怀
德育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以及学习特点,合理选择教育方式,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家长以及教师的依赖感较强,同时对于枯燥乏味的口头说教也较为抵触,这时如果班主任每天都板着一副面孔,厉声指责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小问题,则会引起学生对班主任以及学校教育的反感,严重时还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当在德育中渗透人文理念,学会做小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当学生站在思想、观念、行为的岔路口时,为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与帮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与美好品质的养成。例如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小学三年级时班上转来了一位与同学难以友好相处并且自卑敏感的学生,我断定该同学应该是受过创伤,经了解后知道该同学在3岁时因为一场事故意外失去了右手,同时家庭也非常不和睦,父母经常闹矛盾也没有过多的心思去关注他。我为他的遭遇感到难过,同时也意识到面对他的那些恶劣行为,严厉的训斥只会加重他的心灵创伤,我只有通过关心与爱护,才能消除他的自卑与痛苦。因此,在日后与他相处的过程中,我经常找他拉家长,聊些与学习无关的有趣话题,同时也非常关心他的生活,经常帮助他剪指甲、包书皮等,感冒时也会照顾他,帮他买药等,此外我也经常鼓励他,鼓励他不要因为自身残疾而感到自卑,我让他阅读海伦的书籍,看霍金的采访视频等,希望他能走出心理阴影。终于,在我长达三年的关爱中,该同学重拾了生活信心,乐观、自信的开启了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三、模范教育,以身作则
班主任作为各项德育工作的主要落实者,其自身的能力素质对德育的教育效果有直接影响,班主任若言行举止间尽显文明,那么学生经过班主任的耳濡目染也会养成优秀品质;班主任若品行恶劣,教育学生时出口成脏,与学生相处时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不仅会招致学生的反感与抵触,也会让一切德育教育工作失去实际意义。因此,为人师表,应当以身作则,通过不断地学习,丰富自身的德育理论知识,完善德育教育方法,同时端正自身的思想行为,提升自身素质能力,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班主任应当认识到,道德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自律、自觉的过程,因此小学班主任对于德育模式的实践,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教育条件,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以及自觉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备长久的毅力与坚持不懈的精神,要将德育作为自身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来看待,不能因为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放弃对学生的培养,也不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能做到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學生负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9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