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食品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的患病通常也与饮食习惯有关。食品安全关系着国汁民生,更是国家大事,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虽有提高,但需要继续改进,并且加大人才投入。
一、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研制出更多的食品添加剂,它们使食物更加鲜美可口,也大大延长了食物的保质期。“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食品添加剂改进食品的同时,一些不法商贩钻了空子,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出大量对人体生命健康有害的产品。我国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主要的问题是:环境污染、生物污染、天然有毒食物、食品添加剂滥用、转基因食品、假冒伪劣产品等。
瘦肉精、苏丹红、毒生姜、白馒头、毒胶囊等食品安全事件近几年接连发生,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还是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的身体状况,更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现状
优点分析。食品工程专业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学科,是应社会热点和需要而生的产物,并在曲折发展中摸索前進。(1)教学实践循序渐进。本科教学模式是先授课,再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自主研究,有利于学生先弄清楚知识点,再结合自身情况去实验。(2)分立不同的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门大的学科,我国高校设立一类学科时,也往下继续设立不同的专业,比如: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工程专业等,并且与医药学、化学、管理学等学科相结合,旨在培养食品制造与加工、食品检测、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弊端分析。虽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我国发展速度极快,也为国家输送了很多知识型人才,但是教育体系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各高校携手改进。(1)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虽然我国有近百所高校设立此专业,但是每个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每个学校的重点学科有所不同,学校会结合自身的优势分配教育资源,有所侧重地安排教学课程。在一些以文科为主的高校,虽设立此专业,但并不是重点,所以校方给予的关注并不多,也不会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2)教学体系有待完善。虽然学生们在上课后会进行一部分的实践,但是总体来说上课时间远远超过自主研究的时间。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的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食品监管部门的紧密联系,但由于教育经费紧张,学校在学生实验室、培养学生海外交流学习、科学项目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理论式的阶段学习无疑是闭门造车。(3)课程设立不够完善。我国目前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校主要把重点放在食品的检测方面,对于食品的加工、变质预防、库存管理等方面涉及较少,无法全方位满足社会需求。
三、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明确总体教学目标。虽然各高校优势学科有所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但是应该明确一个总体的教学目标。我国食品学科高等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仍然处于三级学科的状态,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大体分为两个方面:技术和管理。因此,总体的培养模式应该是“技术+管理”的形式。
完善课程体系。各高校应从本科生培养计划人手,增设经济管理和人文社科相关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综合知识体系,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改革教学体系。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老师应该尽量缩短上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除了本科教学所需要的实践外,还应该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的考察,让学生深入社会,发现研究话题,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做研究课题;加强与食品监管部门的联系,鼓励学生去食品加工企业实习,让学生提早了解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