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视野 授人以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笔者结合自身十余年高校任教的经验,针对当前中学教师音乐培训实际对师资培训工作展开了深入思考并加以梳理总结。
【关键词】音乐师资培训;打开视野;授人以渔;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长期徜徉于音乐教育的“田野”之中,搜集了大量的音乐理论、中外音乐素材和音乐教师培训的资料,加上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学习、精心设计师资课程,对个人的音乐教育知识储备在这次培训中得到了一次集中梳理与大融合。在与学员们分享资源和经验的同时,感受到了学员一次次掌声和欢呼声、一次次会心的微笑和欣喜的眼神中饱含的满意和信任。通过课上、课下、课余时间与学员们互动,我被他们谦虚好学、求知若渴的精神深深打动,基于我在中小学当过音乐教师的经历,我也一直在思考当前的中小学老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培训?于是引发了我对此次师资培训工作的深入思考和梳理总结。
一、打开心扉、打开视野
“打开心扉、打开视野、打开思路”是2005年我在北京学习时第一次听中国音协奥尔夫学会会长李妲娜老师提到的。通过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也体会到了这是李老师一直以来身体力行的音乐教育理念。一般来说,有过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们外出参加学习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丰富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二是与同行广泛交流、互相学习,而总的目标就是打开视野,走进音乐教育专业领域的广阔天地,并引领学生感受音乐艺术之美。比如在河南本土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的内容方面,我界定了河南传统音乐的概念及范畴,列出了河南传统音乐及其传承方式、学校教育和新时期的創新发展。结合戏曲进校园的国家教育政策,我介绍了两本河南省教育厅主编的中小学戏曲通识教材,并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40节河南省中小学戏曲优质课视频,介绍了河南豫剧、曲剧、越调、河南坠子、河洛大鼓及灶戏、扬高戏等具有中原特色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这些老师们对于自己家乡及河南省的传统音乐文化有了一个概览式的认知。对于这些河南籍的中小学老师们来说,他们认为这些带有浓郁河南本土特色的“地方性知识”也特别接地气、很实用。此外,除了介绍河南本土音乐,我还带领老师们领略了中国汉族传统音乐的内涵、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以及绚丽多姿的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二、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
在师资培训课上,我会教授一些需要老师们亲身参与、实际操作的经典课例,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师面临的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思路和帮助。与此同时,作为一名音乐教法课老师,我常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也会在每个课例示范结束的时候,以画龙点睛的语言总结一下为何这样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实际上,一线老师们并不缺教学经验,但是常常缺少理论的提升和指导。因此,在培训中,我也会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解读相关的音乐教育理念。比如,结合我多次去国外游学和国内少数民族地区采风的经历,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证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以及戏曲进校园的重要意义;结合国外学习音乐教学法的经历,证明学习借鉴它山之石的同时,要进行本土化教学实践,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建立中国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
对于一些正在探索中的概念,比如 “中国音乐教学法”这个命题,我以抛砖引玉的方式提出问题,带领大家剖析这些命题的内涵和意义,并引导大家思考,这样的提法是否合适?应如何去建构、如何去践行?对于音乐教育的学术前沿理论,比如音乐人类学理念在中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后现代课程观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以及对“口传心授”这种常用的传统音乐教学法实践价值的重新定位等,我都会尽量运用课堂实例去解析,有意识将前沿理论通俗化,以便于老师们理解。在谈到对于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教育时,我也不怕丢面子,将自己以前狭隘的、肤浅的、错误的认识都一一拎出来进行剖析和批判,结合最近几年来我的学习体会和思想转变谈自己对于音乐及音乐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从而促使老师们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总之,我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如一座孤岛,似一股无源之水一样没有生命力,而没有理论的实践如盲人摸象,容易陷入低层次的重复。总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线老师们基本不缺少教学经验,但他们的教学实践亟需音乐教育理论的引领。
三、广闻博览、实践创新
一线音乐老师是直接面对千万青少年儿童的“灵魂工程师”,他们需要广闻博览,希望在短期的培训中打开音乐学术视野,却难得有机会外出学习。因此,我上师资培训课的原则就是,网上能够搜寻到的不详讲,微信群里能够分享的不详讲,只讲师生不见面就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因此我的教学通常互动性很强。比如分享一些网上找不到、我亲自去采风搜集的民间音乐一手资料,再比如一些强调亲自参与体验的音乐课例,或者带领学员体验戏曲演唱与身段等,事实证明,正是由于这些“干货”,才吸引了老师驻足细听、凝视沉思老师所讲的理论、分享的视频,亲身参与的实操课更是全程思路跟着老师走,肯定不会打瞌睡。
现代技术手段使得人们能够足不出户欣赏到大量的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对于特别优秀的音乐教学示范课例,我会重点分析介绍其优点、经验与不足,并启发学员一起探讨:从教师职业素养、音乐教师专业能力、优质课的选材选题、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实效的方面借鉴优秀同行的经验,吸取他们的不足和教训,从而形成自己对优质课的正确认识,并学会结合自身优势去设计自己擅长的、独具特色的“优质课”。有些老师认为,优质课常常是一些特殊条件下(如比赛要求)的课程展示,常常牺牲学生时间反复演练,劳民伤财不说,还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损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对此观点我表示基本认同,因为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尤其是参加各类比赛,但不可否认的是,优质课也的确能够引导老师们看到最新的音乐教育政策指导下,音乐课可以怎样教,有其积极的导向作用和示范意义,面对“榜样”,无论从教师素质、学生表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和美育价值等方面,这些课会给老师们一定的激励与启迪,从而促进一线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分析戏曲音乐优质课时,我会引导老师们思考,为什么几乎每一节戏曲课或深或浅,或明或暗,总会涉及地方方言的教学?使得大家认识到戏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方言土语和民俗文化的密切联系,因此方言的教学就成了戏曲音乐课的重要环节。再比如,“口传心授”作为传统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即使在注重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奥尔夫音乐课堂也常常被采用,正是由于它是一种高度有效的模仿学习,从歌唱到形体表演,从音色到眼神儿,这些都是通过简谱、五线谱无法记录也无法还原的,因为东方音乐的“生物性”特征决定了不能用音高、节奏、时值等“机械”的西方音乐传承方式。这些观点从展开讨论到达成共识,都将对老师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班一(1967—),河南开封市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