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舒曼钢琴套曲《蝴蝶》演奏技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1810-1856),19世纪的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家。他的钢琴作品结合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延续了古典主义时期严谨的结构特征,旋律又不失浪漫主义色彩。《蝴蝶》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就演奏技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舒曼;钢琴;蝴蝶;套曲;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舒曼
  在舒曼的钢琴作品中,套曲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也留下了数量相当的作品,共有18首套曲,而他本人也是钢琴套曲的创始人。1831年,舒曼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他將自己的一些短小又精致的钢琴小品放在一起,前后相连接,又在每一首小曲上加以文学性的标题,就像是连载的日记般,富有诗意、叙事性,这样一组合,一种新形式的钢琴作品——“钢琴套曲”诞生了。钢琴套曲《蝴蝶》“Papillons op.2”写于1829年至1831年,是舒曼早期的钢琴套曲代表作之一。这一首写作的灵感来自于舒曼看过的一部小说《少不更事的岁月》。故事讲述了关于一场假面舞会上引发的故事,两个双胞胎兄弟在一个舞会上对一位美丽的女孩维娜同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系列发生的事情后最终决定以交换假面具来确认女孩喜欢的是哪一个兄弟。舒曼把在舞会中来来往往的人们比作了一只只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便也是这部套曲名称的由来。十二首小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一部小说。主人公围绕三个人展开,一个是美丽的少女维娜,还有性格截然不同的双胞胎兄弟。哥哥的性格开朗外向,大大咧咧但缺少沉稳,弟弟害羞内向,内心细腻但又敏感脆弱,而兄弟俩的性格其实也正是舒曼本身性格的倒映。本文就舒曼套曲《蝴蝶》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
  二、演奏技法
  引子。由六小节一连串上行的分解和弦音型构成,速度平稳,三拍子的圆舞曲式风格。引子部分虽然仅仅只有六小节,但却将人们带进了舞会的场景,上行的音符仿佛代表了舞会马上开始,请客人们准备就绪的情景。所以演奏时一开始的触键要非常谨慎,仿佛给人一种缓缓揭开面纱的神秘感,而不能落落大方的弹下第一个音。随着音高的升高,演奏也应随之渐强,直到倒数两个小节时弱下来,形成对比。
  第一首。“化妆舞会”。四三拍,左手的旋律是典型的舞曲风格的伴奏型,演奏时按照“强弱弱”的重音规律弹奏即可。旋律音主要在右手,四小节一组,形成了两个连线,演奏右手的八度时要注意控制好力度,不要过于突出重音,速度保持平稳,注意右手的旋律的连贯性与歌唱性,要轻快、流畅,富于弹性,代表着舞会开始,人们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动人情景。
  第二首。“巴尔特”。与之前的三拍子节拍不同,这一首运用了四二拍的节拍。前四小节双手上行的急促的十六分音符表达了在场人们激烈的情绪,仿佛这不是一场舞会,而是一场争斗,每个人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的情形。演奏时要注重于连贯,而不在重音,双手的琶音转到八度的演奏要衔接好。经过了四小节急促的节奏之后,节奏一变,转换成了欢快的附点音符,后八小节旋律基本上是一样的,但要留意力度的变化,从mf变为pp,要注意层次的划分,感受手臂力量之间的传递。
  第三首。“布尔特”。四三拍,重音记号以及八度预示着这段乐曲的力度表现力。与上一首相比,这一首的节奏非常整齐,音乐也比较沉稳端庄,两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演奏时要注意触键时力量的下沉。
  第四首。“假面”。节拍为八三拍,急板。旋律多在右手且附点音符节奏较多,所以要注意演奏时节奏的准确性。指尖的触键要求声音清晰透彻,富有颗粒感,仿佛是人们迈着轻盈的舞步在舞会中跳舞然后交换面具的情景。
  第五首。“维娜”。这一首的旋律非常优美,描绘了少女维娜的美丽动人、温婉可爱。演奏时注意旋律的连贯,感受手腕横向运动的拉力感,使演奏出来的声音饱满。控制好左手的演奏音量,不要突出出来,要有平稳前进的感觉,最后PP时可适当使用弱音踏板来演奏。
  第六首。“布尔特之舞”。柱式和弦奠定了这一段乐曲的基调:有力的,与第三首有些相似。在中部时速度有一些放慢,旋律变得温柔,之后的速度和节奏又重复了之前,演奏时要注意准确性,弹完一组和弦后手指要立马移动到下一个和弦,提前做好准备。注意身体与手臂,手臂与手掌的配合,体现出布尔特坚定、刚强的形象。
  第七首。“交换假面具”。本曲的曲风简单、质朴、纯净,不要有太多速度和情感上的变化,音色要像八音盒那般干净、纯碎,犹如一对对的舞者在舞池中低声耳语,速度不必要太快,触键要简约而又饱满、细腻。乐谱上虽然有重音符号的标记,但演奏时不能过于重视重音而忽视了旋律本身。中段出现了三个声部,要注意右手的分配,处理好声部之间的强弱,力量上要多侧重于于4、5指,控制好大拇指,突出把握主旋律。
  第八首。“招供”。ff以及柱式和弦的出现预示着舞会的氛围到达了高潮。而要想表达出这种激情热烈的场面,触键时要准确、集中而又有爆发力。曲子的刚开始是ff,后面转入p,风格变得活泼起来,所以在演奏时要注意前后语气、力度的变化,要强调节拍重音。
  第九首。“愤怒”。虽然这一首的标题名为“愤怒”,但整段音乐大部分都是在PP下来进行表现得,并没有表现出愤怒的烈火熊熊燃烧的感觉,好似和“怒火”一词相差甚远。所以我们在演奏时要格外注重乐谱上的标记,触键要迅速、灵敏。
  第十首。“卸妆”。卸妆并不是指卸掉自己的妆容,而是指在舞会接近尾声,大家把自己的面具摘下来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乐曲中充斥着很多同样的节奏和音型,所以演奏时要注意旋律的流畅。开头是pp,而后突然转变成ff,要演奏出语气、力度的对比。
  第十一首。“匆忙”。四三拍,乐曲转入了欢快的旋律,表现出了人们当时愉快的氛围。乐曲速度较为欢快,使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要求手指富有灵活性、颗粒性,右手旋律声部要弹清晰,运用手臂的横向带动力量。
  第十二首。“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此曲是套曲中的最后一首,也代表了舞会的结尾,所以演奏上要格外重视,情绪上的把控也格外的重要,突出主旋律。本曲也有对主体部分的再现呼应,最后慢慢减弱直到ppp时舞会结束。和之前有差异的地方在于,最后一首舒曼在后半部分使用了复调的手法,所以在演奏时要明确好旋律线条的走向、上下声部的层次交织变化以及两只手的配合问题。
  三、结语
  舒曼从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钢琴对舒曼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他受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影响较大,所以他创作的音乐也有着那个时代的影子和特点——强调着音乐情感表达的目的和意义,在此之上,又拥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创作艺术审美,并且他的钢琴作品又极具诗意,旋律线条清晰,使听者感受到了好似如诗般的抑扬顿挫,身临其中。同时,他创作的作品有一些是根据一些著作有感而发,所以这些作品也同样丰满了这些著作资料,通过如诗般的音乐格调,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世界。他在继承前人风格的基础上,又不忘自身音乐风格的体现,表达着自己的热情冲动、敏感内敛的性格色彩。
  参考文献
  [1]翟晓霞,李生贵.浅议舒曼《蝴蝶》的演奏技法与二度创作[J].音乐创作,2018(9):127-129.
  [2]陈桦.舒曼《蝴蝶》的演奏技法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22):77-78.
  [3]张航.浪漫主义文学背景下的舒曼钢琴套曲《蝴蝶》及其演奏技法[D].开封:河南大学,2016.
  [4]万春.舒曼钢琴曲《蝴蝶》的音乐特征与演奏技法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95-98.
  [5]赵婷.舒曼《蝴蝶》的演奏技法分析[J].音乐时空,2015(10):69-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