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提琴的演奏技法与音乐表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提琴属于提琴家族中的中音乐器,在现代提琴中最早面世并被使用,与小提琴相比,体型略大,但本身尺寸并不固定,这也为演奏技巧带来不确定性,中提琴的外形结构与小提琴基本相同,所以在指法与运弓等演奏技巧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在音色方面,中提琴虽没有小提琴的辉煌性,也没有大提琴的浑厚有力,但它却有着无可代替的厚实、丰满的特点,带给人一种温暖、和谐的感觉。本论文将结合中提琴的发展及演变,深入分析其演奏技法与音乐表现,以便更多的人能够更好地认识、学习中提琴,并将其创新性应用于不同的作品之中,挖掘中提琴更多的内在潜力。
  【关键词】中提琴;发展演变;演奏技法;音乐表现
  【中图分类号】J622.2                          【文献标识码】A
  中提琴的音域位于小提琴与大提琴之间,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早期它没有大小提琴那样的光环,更多时候被应用于加重低音部或填补和声而已,扮演着十分低调的角色,甚至直接会被遗忘,所以直至现在真正的中提琴大家少之又少,代表作品也是屈指可数。但在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中提琴丰富多变的音乐表情及略具鼻音感的音质,赋予了它在音乐艺术史上不可被取代的重要作用。
  一、阐述中提琴的发展演变
  中提琴的前身是爱摩古提琴,爱摩古提琴与小提琴极为相似,于肩上演奏,著名作曲家巴赫曾在其重要作品《弥撒曲》中应用到爱摩古提琴。古典时期,莫扎特所作的《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协奏曲》可以说是关于中提琴最早的作品之一。虽说中提琴是现代提琴史上出现最早的乐器之一,但它早期并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只作为陪衬或和声等小角色出现,有时甚至直接被小提琴所取代,在这样的被遗忘时期下,有些制造商甚至直接停止生产中提琴,源头的减少并没有使中提琴彻底消失。直到二十世纪,中提琴重新崛起,开始演绎重要的旋律或过门乐句,有时甚至担当独奏大任。随后,众多钢琴家、小提琴家等音乐大家也开始重新认识了中提琴,如贝多芬、舒伯特、帕加尼尼等,并对中提琴加以演绎,使中提琴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随后的浪漫主义时期中,一些音乐家甚至为中提琴作曲,如勃拉姆斯所写的《中提琴奏呜曲》;马勒所作的大量的中提琴乐段,其中巴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尤为著名,至今被广泛传演,正是这些独具个性的杰出作品的涌现使得大众认可并爱上了中提琴,使得它成为了乐器中的后起之秀。直至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提琴的用料、设计、尺寸也在不断改进、丰富,教学也在广泛开设,以求达到更卓越的演奏效果。
  二、分析中提琴的演奏技法与音乐表现
  (一)琴体大小造成的演奏差异
  中提琴的尺寸多在15英寸到16英寸之间,体积的庞大有时会造成演奏的诸多不便,所以设计者会在不太影响其音量的基础之上对体积进行缩小,但随着体积的缩小,中提琴的音量自然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低音上,琴身越大,音量变换较为丰富,小的琴身在穿透力上则更胜一筹,一般演奏者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购或定制。体积的大小不同也对演奏者造成了不小的挑战,相比小提琴,中提琴的弓弦要长,右臂运弓的距离要适当离身体远一点,左手可以演奏出较宽较强的颤音。当演奏者习惯使用小提琴后,换用中提琴时,会明显发现指法上也存在很大区别,演奏者必须要将左肘伸长,甚至弯曲才能触碰到中提琴最低的弦,手指要稳定有力才能够保证每个音的清晰。中提琴的弦要比小提琴粗,这就意味着中提琴发音要相对缓慢,如果中提琴与小提琴合奏时,要想保证两者同时发音,中提琴就要比小提琴提前拉弦,需要更多的力量。所以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演奏技法,只有在了解其外形构造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进一步探索并合理转换使用。
  (二)音调的适时调整
  中提琴的四条弦分别为C 、G、D、A,其中G、D、A三根弦与小提琴相同,整体而言中提琴的音要比小提琴低五度,比大提琴高八度,虽然中提琴仅有四根弦,但其音色所表现出的情感却丰富多彩,可以是忧郁悲伤,可以是幽静淡然,亦或是热闹愉悦,相比小提琴,音色更富感染力,很容易使人接受,同时可以参与其中。不同情感的表达就需要通过特殊的音调调节或指法来完成。中提琴借助琴栓来调音,拉紧会使音高而尖,放松时音会变的平而低,通常情况下中提琴可以利用C 、G、D、A这四个音调演奏大部分音乐作品,但在一些古典音乐及民歌中会用到其他音调,这时候就需要适时调整音调,使用其他音调来满足作品,如在莫扎特的《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中,会将中提琴的D弦提高到半音至降E,这样的转换可以使得中提琴的音色更加明亮,避免被乐队中其他的音色所掩盖。如何能够做到音调的转换自如,就要要求演奏者在熟悉了解中提琴及乐曲的基础之上,对作品多加练习,达到熟能生巧。
  (三)音准与节奏的良好把握
  中提琴在与其他乐器配合时,要时刻注意音准问题,这也是诸多中提琴演奏者所面临的难题之一,音准并非绝对的概念,这或多或少会为演奏的准确度带来挑战,弦乐器的重奏不是单单靠某一定律来调节音准的。随着作曲家们对中提琴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对中提琴的创新性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中提琴要敢于打破传统规定,表现个性。所以中提琴的演奏不但要有情感与表情,还要与其他乐器成员共同协调音准。例如在斯美塔娜作品《我的生活》中,开始部分中提琴的独奏扣人心弦,营造出一种极度紧张的氛围,在这一演奏中,中提琴的指法、情感的调节只有准确无误才能够保证作品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力,一旦有力过度,发音过响,或发音含糊就会对音准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演奏者精神要高度集中,双臂要放松,避免因高度紧张而造成音准偏差,要认真聆听每一个旋律,及时对音准作出调整,要尽量待发音清晰稳定后根据音乐走向进行揉弦。
  在多数重奏作品中,中提琴演奏者对节奏把握与情绪转换也十分重要,尤其在四重奏作品中常常出现固定音型的伴奏型,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准备把握节奏的基础之上,通过揉弦对音色加以充实,赋予音乐明确的倾向性。另外要求中提琴演奏者要具备对和声色彩、调性发展高度的敏感性,注意和声变化与节奏变化的协调配合,以有效发挥中提琴充实声部的助推作用,尤其在支点音高潮点上要十分明确。很多时候演奏者都要互为参照,需要培养集体节奏感,与此同时每一个体又要保证各自节奏的灵活性,给予乐队足够的支持与有力的补充,所以中提琴演奏者要兼顾内外因素,嚴格培养自身良好的节奏感。
  三、总结
  中提琴的发展经历了被冷落与重新启用两大特殊时期,如今通过不少杰出作品我们也看到了中提琴所发挥的独一无二的作用,从前的小配角也逐渐成为大主角,慢慢地摆脱了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夹缝影响,并通过大胆尝试展现自我个性,逐渐被大众认可、接受并喜爱。想要将中提琴这一乐器充分利用,就需要深入了解它的特点及内涵,理性面对其与大小提琴的差异、适时调整其音调、熟练掌握音准与节奏,结合它的外在特点与乐曲的情感流向演绎出更多传世经典。
  参考文献
  [1]阎谨.浅析中提琴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J].北方音乐,2018(5).
  [2]刘晓宁.浅析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技巧异同与训练[J]. 大众文艺,2015(20).
  [3]张珏惠.试论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J].黄河之声,2017(11).
  [4]易可菲.浅谈胡梅尔降E大调中提琴奏鸣曲演奏技法的心得[J].黄河之声,2013(13).
  [5]翟昆.浅谈影响中提琴舞台演奏的几个因素及应对办法[D].太原:山西大学,2015.
  [6]牛雪莹.浅谈中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演奏技艺[J].黄河之声,20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