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化养蚕的做法和技术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省力化养蚕的主要做法,如小蚕电器化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省力化上簇等,同时提出省力化养蚕的技术建议,如加强桑园管理、提高蚕种发育整齐度、选用优良蚕种、建立省力化养蚕技术相关体系等,为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提供依据。
[关键词] 养蚕;省力化;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5-101-2
省力化养蚕是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并朝着产业标准化方向发展的重大举措[1],同时也是一条精准扶贫的好路子。省力化养蚕技术是在满足蚕儿生长发育良好的条件下,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的养蚕方法,具有省工、省力、省本的优点。省力化养蚕技术是由叠框式小蚕共育、大蚕条桑少回育和熟蚕自动上簇等技术组合而成的,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养蚕存在的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1 省力化养蚕的主要做法
省力化养蚕以少回育为中心,以条桑育为基础,以自动上簇为特征,重点推广春季桑园摘芯、蚕台育、大棚养蚕、五龄条桑育和方格簇室外预挂室内营茧等实用技术,全面提升蚕桑生产水平,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1.1 小蚕电器化共育
小蚕电器化共育是采用自动调节仪控制家蚕饲育环境温湿度来饲养小蚕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操作方便、蚕作安全、占用面积小,通过传感器在仪表面板上显示出加温补湿器的工作状态。通常选择饲养技术过硬、有小蚕专用桑园和房屋、劳力充足的蚕桑专业户来集中饲养小蚕,至3龄起或4龄起再分发给普通农户饲养大蚕。这样做省劳力、省桑叶、省加温燃料且产量高,一般共育与不共育相比,盒种产量可增加3.0~3.5 kg。近年来,叠框式小蚕共育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小蚕一日二回育[2]。
1.2 大蚕省力化饲养
大蚕省力化饲养主要表现在简易蚕房以及大蚕地面条桑、少回育,条桑育适用于饲养春蚕和晚秋蚕。室内地面平面育,可以减少蚕具的投入、不除沙,蚕体无创伤受伤、蚕病不易发生,给桑时间可节省50%;简易蚕室类似塑料大棚,但在防高温方面比大棚养蚕好,在简易蚕室采用大蚕斜面立体育,把新梢直接斜靠在墙壁或竹篙上养蚕,简单易行,经调查可省工40~50%,并可节约大量用具,蚕茧质量优于普通平面育。
1.3 省力化上簇
熟蚕方格簇自动上簇,有网取法、簇取法、室外预挂等。但关键是必须在蚕儿老熟齐一的基础上进行,控制熟蚕齐一的方法主要是适时添食蜕皮激素,一般在见熟时添食(1支蜕皮激素兑水2 kg),促使蚕儿老熟一致。为加快熟蚕入孔,减少翻簇时间,可利用熟蚕避光性,在室外树阴下预挂上簇,加速入孔,当茧衣形成时再移至室内营茧,以利于提高茧质。网取法就是蚕大批成熟时,在蚕座上薄饲一点桑叶,然后加薄膜网,待熟蚕爬至网面上,将其收集均匀撒在簇上,5 min后将其搁挂在预先搭好的簇架上,待蚕上簇后搁挂在室外,蚕定位排尿基本结束后,再将蚕簇移入温湿度适宜的室内保护营茧。簇取法自动上簇是待大批蚕成熟时在蚕座上撒少量桑叶,然后将簇具展开直接平放在蚕座上,待熟蚕爬上达到应有数量时进行室外预挂。
2 省力化养蚕的技术建议
2.1 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
只有优质的桑叶结合防干育,才能增加每次绐桑量,减少给桑次数,因此肥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掌握施足冬肥、早施春肥、重施夏肥的原則,促使春叶早发早成熟,夏秋推迟桑叶硬化。抓好桑园治虫,夏秋季是桑树生长旺盛期,又是桑园害虫猖獗期,6月下旬至7月初正好是大部分鳞翅目害虫如桑毛虫、桑尺蠖、桑螟的盛孵化,或处于幼龄虫阶段。此时既是最佳防治期,又是“治前控后”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时期的防治对中晚秋虫口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省力化技术中的5龄期条桑育,要做好桑树摘芯工作,这一点很关键,此法可以增加桑叶10%~15%的产量并提高桑叶成熟度。春蚕期在蚕发育至二眠时,分批开始对桑树摘芯;晚秋条桑育在蚕进入5龄期直接剪取桑树梢条给桑,注意在剪口下方留两三片叶,以利于桑树继续进行光合作用。
2.2 提高蚕种发育整齐度
首先做到收蚁省力化,蚕种进入蚕室后,即时摊种,黑暗保护,温度26 ℃,收蚁当天早晨进行感光,09:00前收蚁结束,确保已孵化的蚁蚕能迅速一次收清。其次,狠抓疏毛管理,重点把握好收蚁后24 h内的温度、湿度,以温度30 ℃、干湿差1 ℃为宜,叶质适熟偏嫩,保证发育齐一。在后期的饲养过程中调整发育整齐度,淘汰弱、小、迟眠蚕,使全龄发育齐一、老熟整齐,便于上蔟省力化。必须注意的是,条桑育在上簇前1 d应改喂片叶,以便于熟蚕上簇。
2.3 选用优良蚕种
优良蚕品种是安全蚕作、提高蚕茧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支撑,如“两广二号”等品种的推广,是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提高蚕茧产质量、增加茧丝绸行业效益的源头工作;推广使用抗病抗逆性强的家蚕品种更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病措施。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蚕区劳力结构和自然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针对蚕茧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养蚕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劣、劳力缺乏且素质偏低以及省力化养蚕快速推广的现实,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要综合考虑选择抗病力、抗逆性强的蚕品种,以适应当前蚕桑生产水平和生产环境[3]。
2.4 建立省力化养蚕技术相关体系
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积极探索省力化养蚕模式,通过在小蚕共育、大蚕条桑饲养、桑机械化采收、方格蔟营茧等环节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力不足、养蚕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例如,大蚕条桑育的推广,使得喂桑效率提高1/3;小蚕共育解决小蚕饲养技术要求严、环境标准高的问题,农户普遍蚕病损失少,单位面积产量增加10%;使用桑树伐条机,采用边吃边伐的方法来养蚕,一个人一天能伐约1 hm2桑园。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养蚕方式,消毒防病工作要配套加强,消毒工作要彻底,药量要足,药物添食要合理;对蚕期中重复使用的蚕具要常洗、常消、常晒,要对症下药,建立完善的养蚕防病清洁卫生制度,做好蚕病的预防,才能实现稳产高产。同时,省力化养蚕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养蚕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建立一个省工、省力、投资少、效益高的养蚕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封槐松.应重视我国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蚕业,2011(2):1-3.
[2]商本庆,覃锦玲,吕勇.叠式小蚕木框育夏蚕共育的关键技术[J].广东蚕业,2011(3):8-11.
[3]黄德辉,孙家羿,王磊,等.安徽蚕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14):6117-6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