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小组建设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我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团队合作能力是其要求之一。新课程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结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班级小组建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文从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小组建设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班级管理;团队合作;小组建设
一、引言
“团队合作”概念于199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此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在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团队配合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学会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是一个关键的能力。但由于当代初中生多数为家里的独生子或独生女,在家里地位突出,很少想着去配合他人,与人合作意识淡薄,因此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个人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二、实践策略
在学校生活中,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团队,班级同学相互依赖、相互协作,为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奋斗。但是,班级人数较多,直接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是很难有效达成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尝试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自成一个团队,再匹配有效的奖惩机制,共同激发各组成员从本小组利益出发,相互协作,同时促进与其他小组良性竞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使小组成长为一个优质团队。随着团队建设逐步开展,各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从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一)优化组合,构建团队
首先,要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细致入微的考虑好怎样组建小组成员,如何把学生分配的科学合理,是搞好小组建设的基础。本学期我把学生分成六人一个小组,在分组上不仅考虑男女比例、学生学习程度、管理才能,更要考虑学生性格、爱好、品质等因素。把每一组都尽量在学习、能力上调配均匀,性格上能够互补,让学生组合成最佳合作小组。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小组建设的第一步,小组建设才能顺利起航。其次,要把每小组排在一起,每大组的前后两排,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每次小组讨论、交流、互相批改作业、检查作业、学习都很方便快捷,能有效的快速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二)建设制度,形成保障。
首先,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使用性较强的小组建设制度。每小组推选出学生信得过的小组长和副组长,并根据学生的特长,使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如设立检查组长、背书组长、讨论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其次,教育学生牢记小组建设制度,时时刻刻遵守小组制度,把学生在小组中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
(三)重在落实,突出实效
首先,教师要重视小组建设的落实情况,再好的小组团队和缜密的小组制度,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落实精神,小组建设也只能成为一纸空文,不会有任何成效可言。因此我非常重视小组建设的落实工作,并在小组建设的落实上下大功夫。如:跟踪指导、言传身教、制定小组间的竞争机制、树立模范小组、建立表彰措施等,使小组建设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其次,小组建设的落实工作应细致入微。开始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工作,多召开小组长会议,多教学生管理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种记录工作,当好学生的管理员和监督员,如:每次的探究学习要记录,每次的家庭作业要记录,每次的考试要对比记录,每次作业教师不但要认真批改还要把记录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记录在小组建设评比栏中,努力把小组建设落到细微之处。 最后,要让学生时时能感受到,自己在班级的各种学习、纪律情况,并能及时和对手比学习、比纪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活动引领,形成合力
沟通是团队建立信任、营造良好人际氛围、共同协作的基础。小组沟通状况需要在一次次历练中得到完善。为此,班级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拆解为小组任务,使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小组成员间的沟通能力。各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有的按照需要介绍内容的几个方面进行分工,有的按照准备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分工。在实际活动时,各小组都能按照自己事先做好的分工秩序井然地进行。通过活动,小组内成员的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五)培训提高,边扶边放
课改搞得好不好,关键在培训,组长和组员的培训这是一个长期而又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过程。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必须要有耐心,而且做到细心。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六)重视激励,良性发展。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注重赏识教育,以鼓励为主,教师应采用不同的鼓励语言,如:你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你想的可真妙呀!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比老师写得还好呢!你这个组长太负责了,你们组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你眼睛里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你真是个天才!等等。让学生时刻能听到教师的鼓励声,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的自信。使学生在小组建设活动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三、及时总结,不断反思
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道:“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从哲学角度,深刻地强调了人做为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会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每周利用班会课,总结上周和前段时间各小组的表现情况。每周的优秀小组上台介绍经验,后进小组则上台进行反思。这样,优秀小组的组员更加团结,学习兴趣更高。后进小组不断反思,寻找办法,努力改变落后的现状。班上形成了你追我趕,争优创先的竞争氛围。
小组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小组建设非常重要,只有让小组中的孩子每个都能听,都能说,都能动起手来,那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 (9).
[2][美]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第五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郭忠锋,男,汉族,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许昌市建安区第二高级中学,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