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性格培养融入五年一贯制高职教学的实践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在学校塑造五年一贯制学生的良好性格是在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入学数量激增背景下教师要面对的新挑战。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忽视孩子所受的压力、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往往导致许多五年一贯制学生自控力差、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不懂交际的普适性原则。高等院校教师可以通过扮演“家长代理人”角色弥补学生成长过程中环境的欠缺以塑造学生的性格,具体的路径包括: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表达机会;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并设定恰当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增强教师的“心量”来对学生形成人格吸引。
  关键词:性格培养;五年一贯制;家长代理人;高职院校
  一、引言
  自主招生政策出台以来,高职院校中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入学数量激增,五年一贯制入学门槛相对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许多学生毕业后便面临失业。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的社会角色从消费者到生产者转换的关键期,塑造学生的良性性格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就业情况与今后的发展空间。对于五年一贯制高职阶段学生的培养,现有文献多从学校管理制度设定的角度切入;而大部分涉及性格塑造的文献则更多关注儿童个体阶段的发展。本文从家长代理人的视角来观察,着重提出五年一贯制高职教学阶段中教师对塑造成人学生的个性应该进行的角色调适并对良性性格培养融入五年一贯制高职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进行探索。
  二、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的性格特征表现
  (一)自控力差,自我意识强烈
  大部分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在个人的成长阶段长期不受重视,学校与家庭对其约束小,这直接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规则认可度低的情况。体现在具体的校园生活中,许多学生表现为不愿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得过且过。另一方面,高职阶段的学生尚处青春期后期,在自控能力尚未发展完全的前提下却伴生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觉醒。由于对规则的认可度不高,他们过于强烈个人主体意识经常伴随着扭曲的或者以个人需要调适的是非观念。
  (二)不懂交际的普适性原则
  阅历浅,思想不成熟并以自我为中心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困难。该现象的背后是学生不懂得换位思考,情感上容易走两极化,发展问题突出。
  (三)不认可学习的重要性
  也许是一直被学习打击,加上缺乏毅力,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主观逃避学习。但是我们同时也能看到,这批大学生具备很强大的生命力,即便在学习上可能并不突出,他们也具备其他的优秀特质,他们中的部分人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与主观独立性。
  三、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性格表现的内在原因
  人的性格对应相对稳定的态度以及一系列相关的价值观标准。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学校、同伴构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父母的角色尤其关键。一方面,孩子的价值观往往是父母价值体系的延伸,另一方面,孩子的价值体系的形成往往与家长的教养方式相关甚大。在诸多学者所作的研究中,Robert Ana认为“儿童期遭受的不良经历与成年后负面行为的相关性非常显著”,而“高质量的父母本身可以为孩子构建一道强大的缓冲器,抵御不利环境给孩子压力反应体系带来的伤害”①。遗憾的是,各种原因往往使得父母忽视孩子所受到的压力甚至变为孩子所受到的压力源头。
  (一)家庭文化中父母与“权威”的主观等同意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孩子往往是父母的附属,父母是绝对的权威。这种话语体系忽视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感受与应当得到的尊重。因此,当父母面对外界环境,如学校给予的压力时,很可能不由自主地把压力全面转嫁给孩子。当孩子逐渐强大并发现父母的压制不再起作用时,孩子的自我意识会逐渐对个性中的平和成分进行反噬。
  (二)父母角色缺失所造成的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由于工作原因请“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担当“家长”角色,隔代教养过程中经常出现过分宠溺而缺乏对规则的强调与行为的控制。一些情況下,家庭变故的发生往往使得情境变得更为复杂。
  (三)父母忽视与孩子之间的充分交流
  许多父母有意识地将物质条件的优越等同于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在实践中,他们的行为往往表现为过于强调物质和包揽所有的家庭工作而忽视与孩子之间的精神交流。这样一来,孩子成长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困惑更是无法纾解。
  四、高职教师“家长代理人”角色下的实践调适
  值得庆幸的是,性格是可以塑造的。虽然在幼儿与童年阶段大脑与身体对外界造成的压力与创伤最为敏感,但是青春期才是人生的转折点。为了帮助学生发展,高职教师不仅应该起到传统的管理者和监督者的作用,更应当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来弥补学生成长过程中环境的欠缺。 然而我们也认识到“教师”角色和“家长”毕竟无法等同。首先,教师与家长的年龄不尽相仿,很多时候甚至相差很大,因此我们所理解的“家长代理人”角色在教师年纪与学生相仿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带有“同伴”的意味。其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家长通过日常生活的陪伴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教师有自己的生活,教师主要通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的性格形成。此外,与家长不同,教师需要关注更多的学生。虽然现实情境中存在的挑战给教师承担“家长代理人”角色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依然认为高职教师有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适来当好 “家长代理人”。
  (一)尊重与表达
  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是开展良好性格塑造的前提;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尊重学生与教师权威之间的平衡。托马斯.戈登认为“没有输家”的方法是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实现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的有效措施。①而在学生并不会很好地表达自己或者在一开始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前提下,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进行表达。表达的技巧包括对现实问题不带感情色彩的描述以及对学生陈述内容的简单重复。这样的具体方法有助于学生认真考虑真正引起个人问题行为的“本质”从而进入到“解决”层面。而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也应当符合双方都能接受的前提条件。   在学校这个准军事机构里面,“家长代理人”甚至可以效仿加利福尼亚库帕蒂诺市的一所初中的做法,通过一起与学生编写学生准则来取得更多的认同感。
  (二)帮助学生认知自我与设置恰当的目标
  许多人在大学阶段都经历过阶段性的迷茫,五年一贯制的学生也不例外。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往往在过往的学习经历中承担了更多的挫折与打压,而这些挫折也是他们抗拒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正面地回应挫折,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知自我并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是促使他们走出负面认知闭环的关键。而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议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也是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以及发展自律精神的有效工具。Mihaly Csiksentmihalyi曾经在《心流:最优体验的心理学解释》一书中写到,“为实现某些艰难或有价值的目标,一个人会处于自愿地将身体或心理能力发挥到最大极限”,当达到最佳状态时个体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与自我控制感。③ 除了学习计划以外,阶段性的计划也可以包括兼职等能对学生产生短期正向激励的内容。
  (三)教师权威的表达与影响路径
  正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适当权威是必要且合理的,“代理家长”同样也需要权威。与传统的学校给予的管理性权威不同,教师可以由“心量”权威入手以形成对学生的吸引,这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变得更博学、有能力。具体的影响路径上,教师可以通过恪守价值观的行为对学生传授价值观而不必强迫学生遵守。在某些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同伴疏导”也是增强教师权威的重要路径。最后,正如家长也经常无可奈何一样,教师需要接受即便是一个好的“家长代理人”也无法改变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保罗.图赫. 性格的力量:勇气、好奇心、乐观精神与孩子的未来[M]. 2013.
  [2]石焕霞, 薛婷婷. 美國P.E.T.社区家庭教育模式探究[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4(2):36-40.
  [3]Among her patients with an ACE score of o:Nadine J.Burke,Julia L Hellman ,Brandon G. Scott, Carl F. Weems,and Victor Go. Carrion, “The Impact of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on an Urban Pediatric Populati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35, no.6(June 2011).
  作者简介:陈曦,女,(1983年8月),汉族,籍贯:浙江台州,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毕业院校:Monash University,毕业专业:边际效益,工作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