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习困难生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之前学者研究学习困难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个别学生困难的学生,找出平时其易错的题目,并分析出存在的原因,并尝试进行各方面的对其进行归整理类。【关键词】数学学习困难;问题解决;干预研究【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45-01一、数学学习困难生自身的特点学习困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学习困难生的研究也需要综合的知识体系,需要建立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需要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完成。同时,学习困难生也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任务。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个案YMQ,厦门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男孩,性格比较内敛,说话声音很小,存在一定的数学学习困难,具体表现为数学作业错题很多,字迹潦草,不工整,老师讲解后依旧不理解,依然会错。研究者在研究实施阶段,担任该辅导班的课后辅导老师一职,初步观察其表现,发现在解决问题一类题目中,解题方式就是将题目中出现的数字随意进行加减乘除,询问后发现他不理解题目的意思,只是随便写的。2.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多数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研究的范围比较广,研究比较单一,多数是从学生认知层面进行分析。本研究考察的是真实学习情境中数学学习困难生的特点,对错题归类,并实施干预研究,考察干预的效果。3.研究方法。(1)研究的时间。自2018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观察至2018年3月14研究资料收集结束。(2)研究的步骤。观察阶段,包括观察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并收集错题,对错题进行整理分析等。这个阶段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观察YMQ的错题,对其进行整理,并观察学生在这个阶段写作业的状态,对错题的处理状态。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对学生的错题都进行了拍照保存。干预阶段:根据学生的错误类型,进行干预。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归纳整理之后,找出错误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题目,进行干预研究。效果评价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干预,观察学生在干预之后做题的效果,并询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尝试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这个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三、研究结果1.观察阶段。(1)错题的收集。①竖式计算错误:没能理解竖式计算的意义,也没能掌握数位对齐的基本法则,图上题目中的错误就是三位数加一位数等于四位数。②运算顺序的错误:在四则运算中,有加减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YSQ没有按照这个运算法则,都是按照题目数字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③解决问题类型的错误: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错题大多集中在问题解决方面,本文重点研究的就是YSQ在问题解决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决定在解决问题方面尝试进行干预。2.干预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YMQ在解决问题方面错题的数目做多,出错的频率最高,因此决定对数学解决问题方面进行干预研究。原因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都具备解决数字题的技能,但却无法将这些技能迁移到对应用题的解决中,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问题表征上存在困难,而在问题操作上并不存在困难。在这个理论基础上,YMQ在数学问题解决方面心理表征就是直接转换策略,在面对应用题时,直接选取题目中所含的数字,接着就是对数字进行加工。YMQ在之前的错题中就体现了,YMQ就是把解决问题中的数字按照前后的顺序进行加工,并没有尝试理解问题情境,理清条件之间的关系。干预设计:本研究从问题表征、理解推想、主题原因、学习环境四个房间探讨原因,干预就立足与这四个问题进行设计。在观察阶段发现YMQ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字进行随意的组合其实就是直接转换策略的数学应用题心里表征,是直接对数字进行加工,所以在干预的过程必须让YMQ在列出算式的同时说出算式所代表的含义,以及题目中数字的含义,理解问题情境。在理解推想方面,YMQ在逆向思考、根据已知条件推想可能发生的事情等方面存在困难,在干预的阶段,首先是根据题目的意思让YMQ顺向进行理解,再进行逆向思考。老师带着YMQ根据已知条件来推想可能发生的事情。由于家长很忙的原因,YMQ不得不在辅导班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首先帮助YMQ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在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就向老师询问,研究者需要多次反复强调首先应该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不会的在一起询问老师。辅导结束后研究者找出时间单独给YMQ讲解易错的题目。3.结论和反思。当解决问题时,学生首先要理解呈现的问题,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组织问题中的条件,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所以老师在讲解解决问题一类的题目时,应将问题情境与现实生活先联系。YMQ在解决三人比身高时就不能理解三个对比的过程,研究者就把这个问题带入到现实生活的你我他三人,让YMQ能够直观感受到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被自己重新组织的知识才是被理解了的知识,心理表征是知识理解的重要前提条件。学生对问题进行正确表征之后,才会发现哪些是问题解决中需要的信息,哪些是不需要的无关干扰信息,相关信息会受到注意就会并被组织起来,形成问题解决的答案,而无关信息将被丢弃掉。同样应用到解决问题的教学,教师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题目中的意思,理清题目中的条件结果,形成自己的问题表征。做为一名准人民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学习困难生是一定会遇到的情况,本研究的另一个目的也是帮助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学习困难生这个群体的存在,了解存在可能产生的原因,學习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方法,更好的关注这种特殊群体的存在。参考文献[1]赵微.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5.[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陈英和,仲宁宁,赵宏,张小龙.小学2-4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对其解决不规则问题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6):1314-13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