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阅读的价值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较为缺乏,甚至是空缺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质量,笔者提出了保证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以及读书好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课程标准》反映的正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家对课外阅读增加量与提高质的要求。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终身的习惯。小学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课外阅读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息息相关。所以,只有爱阅读才能更爱语文,只有快乐阅读才能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
  一、好读书:激发阅读兴趣,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有时候不是学生不爱阅读,而是他们没有合适的读本或感兴趣的阅读方向。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激发其阅读兴趣,那么学生也会以主动阅读来回应。
  (一)设置悬念,意犹未尽
  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深入阅读。绝大多数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讲自己想要推荐的书籍中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是一个经典的片段,在学生意犹未尽时戛然而止,最后告诉他们这个故事或者是片段的出处,以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欲望。如推荐《三国演义》时,教师可讲“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讲到曹操试探刘备时便暂停,下节课请学生接着讲后面的情节。如此,学生会对推荐的书籍充满好奇心,而好奇心将驱使学生主动读书。长此以往,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便会与日俱增,阅读书籍的种类也会日渐丰富,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个爱好。
  (二)课内拓展,推荐书目
  小学生所接触的课外读物有限,为了响应大阅读的趋势,教师心中应该有所教年段学生的推荐书目,并向学生推广这些书目。例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探索,就能跨越时代鸿沟,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以及作家对其饱含的感情。要进一步探索魏晋时期的精神文化,教师可以推荐《世说新语》读物,学生可以由表及里,体会古人的风姿及风骨。再如,学习课文《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在激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向学生推荐《骆驼祥子》,让学生领略老舍先生平淡却隽永的文笔风采。以此类推,教师可根据每单元的主题推荐书目,也可根据课文推荐相关作者的同一类型的课外书籍,以一篇带动一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组织活动,享受快乐
  相对于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小学生一般更爱多种多样的活动。所以教师在推荐阅读之后,还应该多组织阅读活动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想要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兴趣和素养,就可以组织“诗词大会”“飞花令比赛”等活动,这种活动既可以展示学生的风采,也可以增强学生成为“诗词达人”的信心。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目的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
  二、读好书:传授阅读方法,高效指导
  (一)精选书籍,制定计划
  虽然说学生需要广泛、大量的阅读,但并不是开卷就会有益。这个时候需要教师为学生“扫雷”,规避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同时,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阅读能力培养的书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区域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爱好。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更能得到學生的喜爱。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选择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书目。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做好课外阅读计划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有助于阅读教学的展开和推进,做到心中有数,眼里有学生。
  (二)方法指导,整本阅读
  好读书和读好书是读书不同的境界,好读书是兴趣、爱好,而读好书关注的是过程和方法。一般来说,课外阅读课型分为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分析(讲评)课、阅读汇报课五种。每种课型因为其特点不同,教学思路也不一样。如阅读推荐课的思路首先是巧妙导入,激发兴趣。然后是分步导读,了解概貌。接着呈现精彩,诱生期待。最后是走进读物,安静阅读。读书还是读经典名著、读整本书最有效果,只有纵观全文才能将人物、故事情节串联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可通过四步走的方法指导整本原著阅读。第一步,让学生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第二步,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第三步,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第四步,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作批注或摘记。
  (三)读记联合,读写结合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就是说读书必须做笔记来加强记忆。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不应该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浸润学生的心灵。读书笔记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之读有所记、读有所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理解、不会读的字词进行批注,还可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养成读记结合的习惯。读书笔记内容既可以摘抄,类似阅读推荐卡、摘抄好词好句,也可以是总结,类似制作书签和思维导图。阅读能为写作积累素材,大量阅读后需要学生去写作、去运用,这样知识才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三、读书好: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终身读书
  (一)小组合作,多元评价
  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持续的兴趣来奠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跟进引导,采取奖罚分明的评价方式,这样学生阅读才更有动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每周量化各小组成员的阅读成果,进行一次读书汇报活动,把最好的小组评选为“悦读小组”。小学生都喜欢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展现自己,而且有集体荣誉感。有评价才有进步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对小组的阅读进行评价。当然,评价也要采取多元的形式,如各小组之间互评、组内自评等。教师的评价应该以鼓励、称赞为先,建议、意见为主,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走阅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营造氛围,自主阅读
  环境影响人,环境创造人。所以,教师要在班级内营造阅读氛围,让这种阅读氛围影响学生。首先,以身作则。教师自身就要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言传不如身教,一个有书香气韵的教师才有可能教出来儒雅的学生。其次,书香文化。在班级内设置与阅读相关的专栏展示区。精心利用好图书角的功能,选书要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阅读喜好,特别要选出一个借阅书籍登记员和图书管理员。适当地表扬借阅书籍数量名列前茅的学生,还可以奖励他们一些小礼物。或者联系语文课本布置相关联的阅读任务。教师平时也可以布置家庭阅读作业,并通过一些问题来检测学生的自学自读情况。尽量引导学生以一篇带动一本,以一本带动多本,不断扩大阅读量。
  (三)广泛阅读,提高质量
  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在《论学问》里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所以,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有阅读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提升与飞跃。一个人只读一个作家的书或者读一种类型的书,其思维会固化,只有接受不同类型、不同作家的作品,学生的思维才会更活跃、发散。例如,学生不能只读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集,还要读一读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如冰心所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桂华.提高小学生(中段)课外阅读水平的行为方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赵瑞霞.乌海市实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