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以生为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花开的季节各有不同,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师应耐心静待每个孩子的成长——静听每朵花开的声音。教育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也是最引人深思的行业,怎样给小学生更好的教育,是全人类不断探索的事情。小学生作为最稚嫩的花蕾,身心方面都未成熟,因此,小学生需要教师更多地爱护、陪伴、关心他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尽力将每一位学生带进课堂,关注课堂,完成教与学的共同成长。
  静听每朵花开的声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学生的心灵正值脆弱、单纯之际,切不可胡乱打击,教师必须耐心教导、引领他们,调动积极性,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以生为本”,指以学生的身心全方面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仅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要关注他们心理、情感方面的变化,争取达到健康的教与学。
  一、数学课堂,合作教学
  如今的数学课堂,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地教学,因为有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师教学备课容易了许多,有趣了许多,也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集中注意力在即将要学的内容上,并投入其中深入研究探讨。例如,在开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简短的数学内容背景,让学生了解一下该节内容时怎样开始的,被谁发现并深入研究的,后来经过哪些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得出今天的结论等一系列问题。在上课的时候,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讨交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时,体积出现的变化,并观察其中的联系,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大家进行分享,分享自己经验的同时学习别的小伙伴的经验,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观察的角度也不一样,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学生会学到很多種角度出发的总结观点,有助于扩展知识点,并且通过小组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期待下一次的数学课堂。分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意义上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学习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更懂得了团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的教学工作。
  二、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静听每朵花开的声音,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着想的理念,教学的过程中悉心关注学生的成长。数学本身理性思维比较多,导致枯燥乏味,如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当前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思考研究的问题。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入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行情景的创设,假如是一道关于学校组织队到体育用品店买足球的数学题,体育用品店给出了几套优惠方案,问在购买数量确定的情况下,怎么采购比较划算,这时候,学生就可以进行讨论,设想几种情景,一些学生扮演老板的角色,一些人负责购买足球,可以协商讲价,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商议,最后选出各组认为最划算的方式,派代表全班进行宣讲解读,所有的组进行完毕,选出最划算的方案,本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需要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这本身就是对个人口才、胆量、思维方式、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锻炼,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和想法,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学习数学、思考数学的习惯,利于数学课堂的进行。另外,台上的同学提升的同时,台下的同学能够从别人的理解中发现自己未曾想到的东西,促进自己获得新的认识,也是一种提升,一种进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当然,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同样的教育,同样的知识,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掌握方式,他们对于该知识点以后的发展也千差万别,如何关注差异帮助学生,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是教给学生不同的理解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就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争取倾听每一朵花的需求、心声,帮助每一位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一)学生个体的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材施教是对每个学生分层,分情况进行教学。例如,学生甲,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能够主动学习,并且善于思考;学生乙,较为努力,学习成绩中等,学习能力一般,学习方法可能存在偏差;学生丙,学习成绩较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对待考试较为消极,自信心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分层次指导,对于学生甲,赞扬他的同时也要戒骄戒躁,切不可骄傲自满;对于学生乙,要帮助其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争取突破自己、更上一层楼;对于学生丙,要多鼓励多引导,从最基础的开始,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技能。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导之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等都会逐渐提升,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上升到另一个阶段。
  (二)学习目标的分层制定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的方法和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不同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适合自己了,学生也就因此而愿意学习了。例如,接上例中的人物,学生甲,学习能力强,教师可以让其适当地探索数学公式的背景,探索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乙,学习能力一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制定短期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题目中;学生丙,学习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帮助他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求他记一些基本公式,弄懂基础的题,久而久之,学生丙会找到学习的乐趣,逐渐开始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持之以恒。
  (三)教学方法的分层实施
  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形成,要靠教师的课下努力完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能“一视同仁”,而要“区别对待”。例如,学生甲,学习能力好的,要采用“提示——研究——讨论——自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他学习;学生乙,学习能力一般,采用“提示——研究——讨论——讲解”的方式促进他更有效地学习;学生丙,要采用“多讲解、多反馈”的方式,帮助他走出学习的误区、瓶颈,改变对学习的惰性,逐渐对学习感兴趣。另外,形成帮扶小组,甲类学生分别带领小组成员学习,乙类学生由甲类学生进行辅导,解决疑难题,丙类学生由甲乙两类学生共同带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样,整个班级学习氛围浓厚,久而久之,学生会喜欢上数学,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
  (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
  数学课堂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小的游戏环节,或者举一些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章节内容时,教师提出疑问,“有6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几个苹果?”学生会很容易得出2个的结论,那么将6换成3呢?那就是每人1个,这个时候,学生已经相当有成就感了,课堂气氛也相对于之前融洽了许多,这时候教师就要切入正题,稍微提升难度,再将3换成1,会得到怎样的结论呢?这时候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顺其自然将分数的概念引入,学生也有兴趣去了解这个分数到底是怎样的,以及它的概念等等。
  四、结语
  小学生是心灵最纯洁的花朵,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在数学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变化,及时回应、帮助,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动力、学习的目标,课下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帮助他们,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在教师的帮助下,让每一颗纯净的心灵扬帆起航。
  (责任编辑 林 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