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生作为刚步入学习时代的初级阶段,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小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从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并对创建班级文化建设提出对策,紧紧围绕小学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活动文化建设来写,以此引导学生正确三观的建立,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班级文化建设概论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班级文化即班级群体文化,从范畴上来讲,班级文化是学校进行教学与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建设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是教师和学生们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管理、活动管理等富有本班级特色的文化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成员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奋斗目标、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规范的行为准则,直接推动整个班级大方向的发展和进步。
  (二)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认识存在偏差,有些小学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素养不足,没有深刻理解文化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只是简单地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画黑板报、做评比等,忽略了文化建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准则的部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文化建设目标受局限。还有一部分小学教师只注重形式,只是为了迎合学校的评比,简单创建班级文化,非常被动,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初衷,影响学生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氛围,使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其次,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力图使小群体随着大群体发展,没有重视小群体的个性需要,这是由于教师和同学缺乏创新精神,总是固守陈旧的文化建设。最后,在文化制度建设上缺乏民主性,现在绝大部分班级习惯采取班干部委任制度,往往未经过民主投票竞选,而是由教师选出,教师往往长期委用特定班干部辅助教师的工作,好处是能在同学之间产生威信,便于班级的日常管理,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由于长期未更换班干部,其他有管理才能的学生会失去积极性和信心,长期委用特定班干部或过分宠爱某些同学会导致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失衡,有失民主性和公平性,不利于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开展全方位的小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是需要长期抓的重要部分。首先,对孩子认知方面的作用,文化建设重点在于集体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集体为导向,借助其他学习载体,灌输学生们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使学生能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步入社会后,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认知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次,文化建设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道德情感是道德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榮誉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义重大。再次,班级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生道德意志的形成通过外部环境的熏陶和自身成长,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生意志力的形成,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班级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能起到道德意志培养的作用,只有当行为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使学生内心充满兴奋、愉快,才能让知识变成信念,而班级文化是纯粹的,学生每天在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下,对人格培养和意志力的培养影响深远。最后,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道德行为是通过道德意识的形成表现的,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在日常的学习和班级的整体活动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都在班级环境中进步,处在道德发展期,因此良好的道德行为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首先,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即班级环境的建设,由班级成员使用和创造,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交际的重要场所,温馨干净的环境能体现出班级成员的共同价值,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其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的核心价值所在,包括价值观、道德意识、行为方式等,是班级发展的强大动力。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要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建立和体现。再次,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保障,以规章制度、规则、纪律来约束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最后,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体现,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首先,努力营造干净卫生、和谐有序的教室环境,能使学生们神清气爽,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检查和监督,做到人人参与,因此,布置好教室环境是关键内容。其次,精心打造班级文化角落,如建立图书角,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能丰富学生课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提倡每个同学提供1本书籍放在图书角,不仅能让学生懂得分享,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创建内容丰富的个性化墙壁文化,墙壁文化对班级文化氛围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共性化和个性化墙壁文化,共性体现在班训、班规、规范守则等,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个性体现在如每周举办作文征集比赛、数学双语角等,彰显学生个性。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体现在班级价值观和班级精神上。首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普及学生思想道德知识,小学生处于学习生涯中的初级阶段,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来说更能深入人心,由于年龄和个体差异,理解的程度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地由浅入深教导学生,通过生动、真实的案例给学生传授思想道德教育,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作为教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班级目标,形成优良的班风,形成同学之间互相信任、互助友爱、互相鼓励、尊重师长的班级风气。最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应充分体现班级的个性,通过建立班级标志,如形成有自己班级特色、具有鼓舞人心和奋发向上意义的班级口号、班训、班歌等,体现了班级的文化内涵,使班级精神文化内容更加深层次地刻印在学生的心里,时刻提醒学生,内化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三)班级制度的文化建设
  制定班级制度要依靠科学为指导,切合实际,要构建民主化的班级制度。首先,建立合理的班级干部选拔制度,班干部要通过学生的投票选举而非教师的内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教师尽可能多地设置不同的岗位,发挥学生的管理才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教师不要存有私心,对学生犯下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不要一味地宠爱某个学生,做错的地方不予以指责,给其他同学带来错误的行为示范,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威严和威信,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最后,要求学生做到遵守行为规范准则、思想道德标准、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热爱祖国。
  (四)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学生的个人能力都是从班级活动中一步步积攒的。首先,利用课间休息,组织学生做游戏,既能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又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开展比赛活动,如朗诵比赛、讲故事、跳绳等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如植树节植树,在公园里拾垃圾,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美化共同的家园,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爱护环境的意识。走进社区,在社区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当小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献爱心,发城市宣传手册,在公交车上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注:本文为2016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建设小学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GSGB[2016]J0762)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李 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945.htm